谢家麟:创新旅程没有终点

发布时间:2019-08-15 03:22:15


  一位年逾九旬,一位年届九旬;一位为高能物理“加速”,一位为中国建筑求索;一位是坚持“填补空白”科技,一位是秉承“谋万家居”宗旨。正是有这样两位在各自领域执著探求的大师,获得了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令人敬仰的不仅是他们的杰出成就,还有他们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就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孜孜以求、为中国科技进步殚精竭虑的科学家,一同领略大师风采。

  2012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如今已是92岁高龄的加速器物理学家,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始终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加速”,孜孜以求,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粒子加速器向世界科技高峰挺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他的自传《没有终点的旅程》中所提到:科学技术发展没有终点。谢家麟的创新之路也没有止境。

  坚持原创

  1955年,美国研制出了当时世界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谢家麟与“填补空白”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坚持原始创新,成为他毕生不懈的追求。

  1955年,时年35岁的谢家麟结束了在美国学习和研究工作,回国开展高能加速器研究。谢家麟认为,在建国初期发展科技,多是跟踪已有的成果,这是在一个国家发展科技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过程。而原始创新是科研的精髓,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随着时代的不同,摆脱跟踪,独辟蹊径,才能成为科技强国,才能脱离受制于人的局面。这是谢家麟的创新观,同时也表明了自主研发和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谢家麟带领团队,克服一个个重大技术难关,历经8年研发,建成了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后,谢家麟继续自己创新之路,收获了一个有一个创新果实。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对撞。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后,迅速成为在20亿到50亿电子伏特能量区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对撞机,为我国粒子物理研究和同步辐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不停加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年逾古稀但谢家麟并未停下科研的脚步,继续为他所钟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加速器不停“加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并提交了多件专利申请

  在近80岁高龄时,谢家麟研制成功了一种电子直线加速器。1998年7月,谢家麟就该件发明创造提交了专利申请,并于1999年9月获得专利权。该专利通过简化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结构,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了造价,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2004年2月,谢家麟提交了名为“速调管同时做为微波源和电子源的高效加速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07年初获得专利权。此后,谢家麟应邀携该专利及相关产品在两院院士项目推介会上进行展示,该简易、高效、低价的新型加速器迅速吸引了产业界的兴趣,也开始了谢家麟用粒子加速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新探索。

  正如他在自序中写道:“在人生旅途到站之前,觉得有责任把自己的足迹记录下来,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这些可以作为他们人生道路的参考,或许可以增添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如今,虽然已年逾九旬,但谢家麟依然活跃于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为中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继续着“没有终点的科学旅程”。(记者 肖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