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审定需“纯中资”惹争议
发布时间:2019-08-25 06:57:15
白玉豆腐、吴裕泰茶叶、天福号酱肉……这些消费者熟知的中华老字号却有可能因外资成分而面临“身份危机”。日前,,所有引入外资的老字号,在重新审定中必须一律撤出外资。目前,,不过,对于外资退出老字号的“一刀切”要求已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京是全国老字号数量较多、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的地区之一,目前仍有经营活动的老字号有160多家,,北京市有67家企业入选,居各省市之首。
记者从相关主管部门了解到,在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北京就有四家企业涉及外资背景。其中,麾下拥有豆制品老字号“白玉”的北京二商集团在2007年与韩国最大的食品制造集团希杰正式合资,共同组建“北京二商希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北京二商集团占51%股份,希杰集团占49%股份,也令白玉豆腐有了近一半的韩国“血统”。
同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吴裕泰则是和港资“联姻”。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东方信达,大明商贸公司和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华等则以现金1200万元出资,成为第二大股东。
“还有几家老字号企业的母公司与外资企业有合资或合作关系,但应该不算是外资直接进驻。”市商务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护老字号不受外资冲击确有必要。”资深老字号专家高以道表示。1999年,跨国企业联合利华就在收购京华茶叶品牌之后将其“雪藏”,阔别市场九年后,京华茶叶才被北京二商集团回购。而重返市场后,京华茶叶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都早已大不如前。
高以道指出,外资恶意收购不仅威胁到老字号的品牌,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丧失话语权,从而影响企业发展。
记者获悉,本市对于老字号企业一直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本市每年约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左右用于老字号发展。“这些优惠福利政策显然应该让中资背景的本土老字号企业优先享受。”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对于许多资金链长期吃紧的老字号中小企业来说,外资“禁入令”为其融资又平添了一大难题。“能让企业生存下来是第一位的,不应该对融资渠道限制太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字号企业管理者表示。
毗邻的天津老字号企业中就有不少面临着经营难题,天津商联会常务副会长卞瑞明总结到,现在是“活得好”的、“维持现状”的和“走下坡路”的老字号企业各占1/3。“只要外资不控股,不干扰企业正常发展,老字号企业通过引入外资能解决资金难题,何乐而不为呢?”卞瑞明认为,不应“一刀切”地禁止老字号企业与外资合作。
同时,有商业专家指出,目前政府出台的老字号资金扶持政策对于企业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引入社会资本或外资也成为不少企业的发展需求。如北京市对老字号企业的支持政策中规定,企业国内商标保护性注册补贴资金不超过3万元,国际注册补贴资金不超过4万元,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补贴资金不超过50万元。
本报记者 沈衍琪 RJ177
新闻时评
重振“老字号”需要开放思路
“老字号”企业常常面临新问题,比如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而“迁徙”、因老顾客流失而显得门庭冷落、因生产规模不大而缺少竞争力等等。毕竟,所谓“老字号”不过是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里的“元老”,它只代表着曾经有过的辉煌,却未必持一份永葆青春的保险单,它必须面对新时代全新的市场环境与全新的顾客这双重挑战。
“老字号”最值得珍惜的是其品牌和文化内涵,而不一定是经营方式或资金来源。事实上,除了少数未曾更名改姓或关张倒闭的幸存者以外,许多“老字号”在经历了一段销声匿迹的阵痛之后,已经是面目全非,全盛时代的经营者、熟练员工、工艺设备与操作流程均已时过境迁,只剩下一个“老字号”的盛名余威尚存,其恢复与重建、重振的大业难度不小。而首要的问题则是资金。
说到融资,管理者和企业家先要在观念思路上更新,绝不应有抱残守缺的固执,而需要一种开阔的眼界与胸怀,实行开放经营的策略。内资、外资都是资金,白猫、黑猫都抓耗子,只要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利,何乐而不为?当然,将外资限制在一定的比例倒可以考虑,让“老字号”不至于变成“老外字号”。
最新资讯
-
08-23 1
-
12-14 2
-
08-28 1
-
08-04 0
-
03-22 0
-
08-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