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发布时间:2020-08-29 18:06:15
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主观状态分为故意以及过失,故意犯罪的主观恶性强于过失犯罪,所以过失犯罪所受到的处罚比故意犯罪轻,如果行为人过失杀人的,需要进行赔偿,那么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1、丧葬费,,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2)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3)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4)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
(5)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3、死亡赔偿金,,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要件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三、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
1、认识因素方面。前者有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只因轻视能够避免而予以放任,无认识上的过失;后者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且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上的错误。
2、意志因素方面。前者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后者则持有意放任、无意防止的态度。
3、行为因素方面。前者确有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想防止而未能防止;后者则无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能够防止而不防止。
综上所述,过失致人死亡的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对被害人的家属进行民事赔偿,赔偿的项目包括丧葬费以及死亡赔偿金等,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也有一定的区别。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了解“过失致人死亡赔偿标准”的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小编。
最新资讯
-
08-13 0
-
08-08 1
-
02-27 1
-
04-08 1
-
08-30 0
-
08-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