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长助理:知识产权对于江苏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发布时间:2019-08-25 09:11:15
2009年,江苏省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企业专利授权量4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一年一大步,是这个经济大省近年来紧抓知识产权工作的突出表现。尽管如此,江苏省并不满足。近日,:“我们不是自己跟自己比,而是要跟国际比,以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为目标。知识产权对于江苏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正是站在这一高度,江苏将专利指标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并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确定,2020年,江苏要在全国率先成为知识产权强省。
直面知识产权“短板”
“江苏发展到今天,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都很大,必须解决发展方式的问题,以创新经济为突破口。”徐南平说。
衡量创新经济水平的知识产权,由此被推上风口浪尖。
江苏有关部门在2007年调研时发现,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1.5%左右,与2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进出口总额均占到全国1/6左右的江苏省,知识产权资源却是“贫瘠”的:
全省二十多万家制造业企业,“零专利”企业超过98%;
全省人均发明专利申请量仅为日本的3.3%、韩国的3.7%、美国的13.3%;
全省工业专利的70%集中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的80%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位居高端的重大产品几乎没有自主专利和核心技术;
全省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5%;
全省2004年到2008年,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受到国外知识产权侵权指控,主动应诉不到10%,知识产权侵权指控已影响到电子、农药、医药、地板等行业的生存……
徐南平说,当前,江苏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受到的瓶颈制约,和当年日本、韩国、芬兰的情况非常相似。“这既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最佳时期。我们要顺势而为,把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协同推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导权、实现经济自主权、把握发展主动权。”
专利指标纳入考评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1个月后,2008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的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即将百万元GDP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作为科技创新的三大指标之一,要求对省和省辖市进行考核。
整个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五大类28项指标,主要是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认为,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2009年1月发布的《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明确,2009年到2013年,江苏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要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境外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商标、版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处于全国前列;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要超过40%等。
“这只是阶段性指标。”徐南平说,“目标考核很重要。现阶段江苏要通过这些指标,抓知识产权意识,抓知识产权质量。今后根据发展,指标会有相应调整。”
《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也相继出台。该省还编制了全国首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目前启动了173家贯标示范创建企业的培育工作。
苏州整合专利版权职能
我国地级市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的,江苏省苏州市是第一家。
众所周知,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散,世界罕见。拥有直接管理权的部门近10个,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管理部门有20多个。
“这种局面,不利于各种知识产权管理资源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利于知识产权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生导师李顺德教授认为。
2008年,苏州将原挂牌在科技局的市知识产权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独立设置,行使专利、版权管理职能。
运转两年来,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春奇感到:“效率明显提高,可以集中力量,减少行政内耗。统一政策,统一培训,更加方便企业。”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牵扯太多,苏州的动作并没有在全省铺开。不过,江苏省强化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的组织保障,到位得力。
比如,在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中,赋予省知识产权局行使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组织实施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新职责,增设了处室、编制和职数;市、县知识产权机构建设也得到加强,目前江苏省106个县(市、区)有101个设立了知识产权局。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2009年全省研发投入超过GDP的2.0%,2010年预计将超过2.2%,像苏州2009年就投入27亿元。巨大的财政投入,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产出,但也提出了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
徐南平介绍,江苏对财政资金使用,已有一套严密的操作制度。另外,江苏初步考虑调整专利资助原则,减少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重点资助授权后的发明专利等。探索的方式还包括以奖励取代补助,或以基金方式运作等。对创新的引导,将更多采用普惠制政策,如减税等,而不是做专项投入。(法制日报 记者 李立)
最新资讯
-
08-30 0
-
08-11 0
-
08-24 0
-
08-23 1
-
08-25 0
-
08-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