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发布时间:2019-08-31 22:21:15


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融资价值,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的发展,盘活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缓解融资难问题。”

   协同推进 开辟“绿色通道”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的且目前仍有效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出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方式。

  自1999年我国出现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了一些成绩,急需在全国范围扩大试点以及业务量,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为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六部委此次联合发布的《通知》第一条强调,要建立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协同推进机制,有效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对此,刘英分析说:“协同推进机制的建立将解决知识产权分散于多个部门登记注册管理的难题,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更顺畅。”

  《通知》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普遍关注,他们期待政策能尽快落到实处。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不少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技术没资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却没有土地、房产、资源等有形资产可以抵押融资,顺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使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在政府、银行、企业之间形成共识,但业内专家指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存在诸多隐患,如信息不对称、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等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为此,《通知》要求各地银监部门指导和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体系,创新授信评级,严格授信额度管理,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物价值动态评估机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同业担保业务,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点的风险补偿和尽职免责机制。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知识产权权益担保机制。

  此外,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司司长马维野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正在研究引入保险机构的可行性,一旦保险机构被引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防风险制度将更加完备。

  相关专家认为,风险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评估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一项金融创新产品,事实证明其符合企业需求和银行拓展金融业务的需要,符合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通知》的推动下,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探索促进知识产权转化的多种融资模式。

  张鑫表示,今年下半年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仍会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纳入工作重点。在业务上,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将进一步优化产品、加大投入。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调整优化现有产品,进一步细分和丰富产品体系,扩大单笔融资限额,以商标权、专利权、版权作为核心质物,实现担保方式多样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在政府层面,《通知》发布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中关村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中关村将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业与投融资业深度融合,支持中关村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另外,记者获悉,自去年以来,广州市知识产权局选择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广州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建立合作,5家银行承诺在3年内为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200亿元的授信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