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申请专利697件 蓉城草根发明家悄然开花

发布时间:2019-08-14 21:24:15


  今年1-8月,成都平均每月申请专利697件,其中个人专利平均每月492件。在这些发明者眼中,发明没有高低贵贱,年龄身份更不是问题———

  近日,全国10个城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齐聚成都,共同研讨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记者从成都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了解到,以个人为主体的草根发明家,在蓉城正悄然开花。

  宝刀未老不减发明热情77岁的戴光凯拿到手的专利证书有15个。他申请第一项专利时55岁,偶然的想法激发出的发明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原来是驾驶员,我的发明也都是机械方面的。”

  1985年,戴光凯用5个月的时间,研制出汽车离合自动控制装置,那个时候他是个开着解放牌汽车跑西藏的司机。他说,“那时,因身体不太好,就想出了这个可以代替脚控制离合器的装置。”后来,又研制出自行车辅轮自动升降器。在自己的15项发明中,他最满意“折叠便携式代步车”。与常见的便携自行车相比,不仅车把、横梁、坐垫、脚踏板等可实现多重折叠,折叠后车子与轮胎一样大。10公斤重的便携车,只需花了十几秒时间就将其折叠起来了。上个月,他拿到了代步车的专利证书,“这辆车的好多创意都是孙子提出来的,搞发明,我们爷孙俩相互影响。”

  戴光凯还不是蓉城年纪最大的“发明家”,85岁的黄贵荣居首位。最近,黄贵荣还拿到了“保洁保健高效节能抽油烟罩”的专利证书。

  成都爱迪生捐赠公益专利刘星良和张宁都拥有全互通立交桥的发明专利,他们最近要把自己的方案捐赠出去。张宁认为,自己的专利可以避免现在立交桥的匝道设计,能节省几十亩土地,而且不设红绿灯,提高通过效率。一般立交桥都要建三四层,而他设计的桥却因为是单层还可建在地下,在文物保护区以及商业区有着很大的价值。因为这项发明,他赢得了“成都爱迪生”的美誉。

  为了设计桥梁,不会驾驶汽车的张宁骑着自行车围着成都大大小小的立交桥转悠了3个月,有时还要爬到桥附近的高楼上观测。

  而刘星良的瘦身立交桥已经申请了PCT国际专利,他很自豪地说:“作为市民,我也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让发达国家采用中国人的桥梁专利。”点子很多的刘星良还向奥委会提交了他的点火方案。

  刘星良是一名下岗职工,张宁是一名电工,不过身份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发明创造,他们坦言:“发明不存在身份问题。”

  锁王设擂悬赏破解“专利锁”

  “只要不使用破坏性手段,谁能打开我这把汽车专利锁,我当场给他5000元。”被誉为“成都锁王”的刘至祥,向蓉城各路开锁高手发出英雄帖。

  刘至祥的身份是开锁匠。1989年,他还在做小生意时,一段时间内接连丢了5辆自行车,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决心研制出“小偷打不开的锁”,就在那年,他申请了第一个锁专利。“作为开锁匠,我能打开的锁,一定存在缺陷,如果我自己都打不开,这样的锁差不多就到最高境界了吧?”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曾有一家生产锁的企业邀请他去试锁,结果那家企业生产的锁他都能在4秒钟内打开,原打算借此机会推销自己的专利,哪知不久,那家企业就倒闭了。

  开锁出了名,公安机关有时也找刘至祥协助破案,。“发明不存在高低贵贱,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说起这些他满脸是笑。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