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1年科技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9-08-23 23:35:15


  2011年黑龙江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人大十一届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以贯彻省委“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为统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

  一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紧紧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集中资源支持科技产业大项目建设,重点实施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项目。努力攻克一批牵动力强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发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科技部门牵头抓好生物产业的工作任务,按照《全省生物产业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批生物产业项目实施,确保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亿元。

  二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在企业研发、管理、生产、服务中的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支柱产业向全球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快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2个进入国家队。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培育与认定,落实资金和政策支持;做好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颁布实施《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中小企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强专利优势培育企业、专利优势试点企业的建设,推进一批企业进入国家级试点、示范。

  二、积极推进科技园区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园区建设行动计划,为科技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加快“一带两区四基地”建设。抓住哈大齐走廊再建食品、生物、化工、装备制造、物流等五个园区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集聚实力,实现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高新技术产值增长30%以上。加快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将其打造成“北方智谷”,切实发挥科技“动车组效应”,全面完成核心区2.4平方公里内的基础建设,实现首批70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入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积极与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业实施方案》,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

  二是加快实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计划,支撑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紧紧围绕科技园区的企业群开展创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延长产业链条中实现技术突破,在新产品开发中提高科技研发水平;积极开展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运作,加快市地科技成果转化子平台建设,建立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网络。继续加大科技与金融的合作探索,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努力构建龙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三、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一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国家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和“科技26条”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对院所科技创收部分,省财政给予全额返还,支持科技人员提取科技开发经费的10%作为劳务津贴,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继续优选50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成熟科技成果进行重点推广和示范。集成各类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基地。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计划,在体制机制上推进产学研战略合作。继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新组建石油石化装备、北方冷水鱼、北方粳稻、生物农药和肥料等4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已有14个联盟的作用,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已组建的19个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科技领军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四、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惠民力度

  一是实施对外科技合作计划,全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科技引进和招商工作,围绕新能源开发、新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制和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引进20项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做到消化、吸收、再创造,提高科学技术和科学装备水平。引进出国留学和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0人,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科技企业20家。

  二是实施科技惠民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科技成果的福祉。围绕安全、健康、环保领域,组织科技攻关项目,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化进程。通过科技扶贫、帮扶弱县解困和科技帮扶新农村试点工作,实施科技富民强县、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