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检察机关“打假”效果好

发布时间:2020-05-05 18:54:15


,该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全市检察机关批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犯罪案件116件211人,起诉111件209人,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42人

  据了解,该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犯罪26件42人,占制假售假犯罪案件的29.6%,居于该案件类型的首位。如2009年10月27日,、杨光福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吴明惠、杨光福在巴南区花溪镇经营血旺加工生产作坊。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为了使生产的血旺防腐、保鲜,吴明惠、杨光福从重庆某化工有限公司购买了100公斤甲醛,雇请工人在浸泡血旺的水中加入国家明令禁止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添加剂甲醛用于防腐。2008年5到7月,吴明惠、杨光福共生产含甲醛的血旺334614块,并将制作好的血旺销售到附近的农贸市场销售,共获得赃款人民币133845元。2009年12月1日,、杨光福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并处罚金20万元。

  “双打”行动查获假冒驰名商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全国集中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简称“双打”行动)。据统计,开展“双打”行动以来,重庆市各级检察机关批捕有关犯罪案件28件43人,其中依法查处一批假冒驰名商标的大案要案。、商标的商品案。犯罪嫌疑人陈某伙同蔡某自2008年以来,从外省某电器市场上大量购买假冒注册商标的施耐德等电气产品并运至重庆市某五金电气交易城销售。2010年11月23日,公安机关将陈、蔡等人抓获,并从其位于该交易城的仓库内查获涉嫌假冒施耐德注册商标的电气产品两万余个。经鉴定,以上假冒施耐德注册商标的产品总价值55万余元。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督促行政机关移送相关案件57件

  重庆市检察机关把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移送刑事案件,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拓展平台,严查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共督促移送制售伪劣商品药品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犯罪案件57件128人。,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了四川泸州某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过磷酸钙化肥1689吨,销售金额达70.9万元的坑农害农案件,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制售假药、劣药犯罪案件的五大危害

  三年来,该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制售假药、劣药犯罪案件9件25人,占制假售假犯罪案件的17.6%。:销售假药犯罪案件数量虽不多,但危害极大,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假药销售链条完整,层级清晰。,有18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从犯罪嫌疑人唐顺国处购得假药。唐顺国从外地购得假药后,将假药批发给亲戚、熟人,再由他们将假药销售给其他药品商或药房,形成假药销售的层级。各环节之间层层分工,销售链条完整,买卖关系明确。

  假药流通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物流实现。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制假售假者寻找交易对象、发布交易信息的主要渠道。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假药生产商和买方取得联系,以物流方式购进假药,同样以物流方式完成销售,货款通过银行账户收取。唐顺国等人销售假药窝案,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物流公司从陕西、河南等地购得假药,将假药贴上防伪标志后,又以物流方式卖给其他药品销售商和药房,通过银行账户收款。

  销售窝点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假药生产窝点一般位于城郊或城乡结合部的农家院,储存窝点多设在城市居民区的民宅内。制售假药犯罪嫌疑人为躲避查处,经常四处流窜,将销售地点设在不同区域,窝点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如唐顺国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制售假药的房屋均系租赁,假药仓库位于南坪某区域一间极其隐蔽的民房内。

  销售假药数量大、种类多、地区广。,其销售假药价值224万余元。唐顺国等人销售假药案涉及假药10余种,销售地区涉及主城区及多个区县。

  交易隐蔽,危害后果严重。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送药下乡”、“免费体检”等幌子,销售用于治疗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类药物,使不少防范意识弱的老年人受骗,交易隐蔽性强,危害后果严重。,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购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药品的外包装,然后用白糖水勾兑装瓶,利用农村场镇赶集日销售给中老年人。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属于慢性病,加之农村老年人缺乏专业知识,马江兹的销假行为长达一年之久。

  销售假药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扰乱市场秩序。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检察机关建议针对假药主要通过物流渠道销售的问题,建议凡通过物流运送的药品,均需药监部门检查确认其具有正规药品生产销售的相关资质,防止假药通过物流渠道非法流通。(记者沈义,通讯员渝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