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九项目入选国省级“非遗”

发布时间:2020-04-01 15:05:15


  近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先后公布。我市共有九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这是6月20日,记者从宜宾市文化局获悉的。

,我市珙县苗族蜡染技艺成功入选。据了解,蜡染古称蜡缬,史载秦汉时代,苗族先民即已掌握了蜡染技艺;光绪版《珙县志》载:“罗渡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裙”;1994年,辽宁美术出版社所出《四川苗族蜡染》所收280多件作品中,作品多达138幅,罗渡苗族蜡染由此声誉鹊起,在四川乃至全国独树一帜;2006年,罗渡苗族乡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

  珙县罗渡苗族蜡染构图独特,线条流畅,点线结合,疏密得当,花纹图饰漂亮精美。图案多呈几何形,以花卉装饰见长。技艺既重写实,又善写意。色调先以蓝白为主,后有红绿搭配,或再点缀彩绣。整体格调夸张粗犷、古朴奇妙、简洁明净、精致典雅,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

  珙县罗渡苗族蜡染以实用为主,兼及审美,往往以百褶裙、围腰、蚊帐、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等多方面的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依托,在美化生活中,成为显著的民族标志和符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珙县苗族蜡染中的百褶裙的蓝色彩带,描绘了苗族先民的历史迁徙轨迹。这种独特的文化史料价值,正是珙县苗族蜡染不可替代的“非遗”价值所在。

  在四川省政府6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溪哈号、宜宾燃面传统制作技艺、屏山女子踩桥入选;同步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李庄草龙舞、思坡醋传统酿造技艺、贾氏微刻、叙府龙芽传统制作技艺、兴文县苗族花山节入选。

  6月19日至7月5日,首届川南五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自贡市南湖体育中心举行。此次展览涵盖了川南五市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104项。展示会上,宜宾的五粮液酿造技艺、宜宾燃面制作技艺、苗族刺绣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此次展览中亮相。图为参观者在观看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马艳、罗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