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 浙江走上创新发展轨道
发布时间:2020-08-01 20:32:15
2007年以来,按照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部署,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金融办、质监局、总工会、人行杭州分行等十部门建立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构建考评制度,完善政策措施,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先后确定了四批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企业255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8家。据对13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调研统计显示,这些企业共申请专利4020件,其中发明专利167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占企业专利总数的41.9%和38%。万向集团公司等11家创新型企业入围2010年度中国企业500强,占浙江省全部入围企业46家的24%,而2009年入围企业仅为2家;3家创新型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到了浙江省全部入围企业180家的17.2%。
进一步激励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创新实践永无止境。被确定为创新型企业,只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和动员广大企业积极投身创新型企业建设,激励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努力把创新型企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当前,浙江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浙江经济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从横向比较看: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浙江经济年均增速达13.3%,仅次于广东,排在全国第2位;进入新世纪后,2001-2003年,GDP增长速度居全国第5位;2005-2007年居全国第9位,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全国的倒数第9位。自1994年以来,浙江GDP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4位,广东、江苏、山东则一直位列国内经济总量的前三。就绝对额而言,近几年来浙江省GDP总量与前三位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变化曲线成扩散喇叭形。2000年,浙江省GDP与第1位的广东存在4600亿元的差距,与山东、江苏的差距为2000亿元;到2009年,浙江省与广东的差距扩大到1.6万亿元,与江苏、山东的差距达1万亿元。2009年GDP总量列全国第5位的河南,与浙江省的差距也仅为3000亿元。经济增速的放缓,有其发展阶段变化所致的合理成分,但也显露出我们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问题。从自身内部看,浙江产业低端性、脆弱性进一步凸现。高技术产业规模小、占比低。2000年后,广东、江苏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是浙江省的4.8倍、3.5倍,山东更是迎头赶上,扭转了2000年落后于浙江省的局面,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浙江省的1.6倍。广东、江苏、山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明显,2007年的比重分别为19.2%、16.1%、7.1%,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4个、8.3个、4.2个百分点,而浙江省的比例仅由2000年的4.5%提高到2007年的6.6%,仅提高了2.1个点。过度的外贸依存,增加了经济发展的脆弱性。2000年以来,外贸占GDP的比重逐年大幅攀升,2007年浙江省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1.7%,2008年为68.3%,2009年在进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外贸依存度依然高达55.8%。而且浙江省出口仍以低端、低值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只占44.1%和8.9%。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09年1月1日至11月3日,全球已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相关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浙江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
国内外实践充分表明,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建立在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基础上的,而是技术进步或技术积累。培育发展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这是富民强省之路,也是企业兴旺发达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方案确定的"八个一批"的首要任务,并决定从今年开始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在总体要求上,建设创新型企业要紧紧围绕浙江省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主线,以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三个一批"为方法,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带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浙江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在工作目标上,要求到2015年,建设县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000家以上,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500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努力把创新型企业发展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改造提升重点支柱产业的领头羊、整合利用产学研用创新资源的主力军、带动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的引领者。
在工作内容上,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省市联动、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科技资源的激励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探索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制度,探索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建立企业创新人才引育与激励机制,探索建立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探索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建立激励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在工作方法上,要通过示范一批、试点一批、带动一批的方式开展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抓好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选择一批在构建创新体制、探索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弘扬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业绩显著的企业,编写创新案例,组织专题宣传,推介创新经验,进行推广示范。企业可根据建设内容,发挥各自优势特色,选择确定综合试点、组合试点或单项试点。带动一大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同行交流、学习考察、现场观摩等活动,传授示范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经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主动性;开展政策宣讲解读、项目申报培训、政策跟踪评估等活动,帮助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自主创新政策,激励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进一步引导创新型企业提高建设水平
我们既要动员和引导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推进面上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更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健全创新内生机制。
一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家自身的创新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意识、眼光和魄力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胆略,就不可能下决心加大科技投入,不可能引进和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不可能捕捉到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不可能承受自主创新不可避免的屡屡失败,而最终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没有李书福,就没有吉利;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要支持企业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有利于技术、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机制。
二是建立自主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企业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企业不同的投资方式、投资结构:第一阶段是以基本建设为主的阶段,主要是买土地、盖厂房,外延扩张;第二阶段是以技术改造为主的阶段,主要是买效率更高的先进设备,但生产的还是老产品;第三阶段是以研发投入为主的阶段,主要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基本建设要花钱,技术改造要花钱,研究开发同样也要花钱。国际上衡量创新型企业的标准主要看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2007年,全球R&D经费最高的1400家公司R&D经费之和约为5450亿美元,超过全世界企业R&D经费总额的三分之二,约占全球R&D经费总额的一半。微软公司R&D经费支出额超过80亿美元,丰田汽车、诺基亚、罗氏公司、大众公司等的R&D经费支出都在70亿美元以上;美国R&D经费最多的五家公司--微软、通用汽车、辉瑞制药、强生和福特汽车的R&D经费之和达到395亿美元,超过中国当年全部企业R&D经费353亿美元的总额。根据抽样调查,2006年130家创新型企业R&D占收入平均比例为4.27%,到2007年经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后这一比重上升到了5%,2008年R&D经费又同比增长19.52%。今后凡申报国家级、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的,其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主营业务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主营业务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石。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平台与核心载体,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的创新资源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中试设备,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如运达风电实验室获批浙江省企业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万向集团、浙大中控等一批企业建立了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机构正日益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去年浙江省获得的39项国家科技奖中,有22项由27家企业为主或参与研究开发,其中吉利独立完成的"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6-2008年,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单项国家级项目就获得国家经费4000多万元。实践证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做大做强企业研发机构。企业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一条龙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日报)
四是进一步重视创新人才、团队的培养引进。这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基。自主创新根本靠人才,企业竞争关键在人才。从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情况看,现代企业越来越由"橄榄型"向"哑铃型"方向发展,引进、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尤其是一流的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浙江省7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其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0%,如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拥有300余名科研人员,其中硕博士人数占60%,成为了过程分析仪器领域国内规模最大和国际上最优秀的创新团队之一,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王健博士2009年入选中组部首批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创业人才"千人计划"。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专利金奖、两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以深化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为核心,积极探索股权、期权激励、科技人才贡献积累金、研发人员能级工资制、科技人员内部柔性流动机制等措施,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人事、分配和奖励等激励政策;引进和培养创新领军人才、研发骨干,探索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探索建立首席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制度,制订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相适应的研发和管理团队;探索建立首席技师等制度,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职工队伍。
五是建立激励有方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既是对创新的激励又是对创新的保护。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智力财产,是智力成果的产权化,是知识、技术的资本化。从国内外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来看,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技术入股、期股期权逐步成为企业调动核心技术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机制,与技术创新绩效挂钩的分配薪酬制度,成为企业激励科技人员的有效手段。企业内部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六是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阶梯登高、借船出海,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也是许多企业成功的一条重要法宝。在现阶段,解决好产学研结合问题,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转型升级,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上海生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分别建设联合实验室等。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合作,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联合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提高企业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尤其是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紧紧围绕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重点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强强联合,以大带小,联合高校、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七是进一步发展创新文化、推进全员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营造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精神,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源源不断地输出有竞争力的人才和成果的温床。建设创新型企业涉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不仅要依靠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而且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全面创新、全员创新。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敢为人先、敢冒风险、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企业职工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活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赛、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组织和引导职工参加"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组织开展全员创新,推广应用创新方法;进一步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设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开放、流动、集聚
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和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广大企业的积极努力,也要求我们省市县联动,部门间协同,采取有效措施,集成创新资源,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进一步健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机制。要建立省、市、县联动推进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省级层面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对市县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指导与服务,从今年起到2015年,每年择优确定50家以上企业先行先试。各市县是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精心部署组织开展市县级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国家、省、市县级创新型企业梯队。
二是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向企业集聚。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政策。政策要素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手段。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操作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可谓前所未有,关键是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如对省级创新型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五年内确保其科技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等等。希望各市、县(市、区)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合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人才要素向企业集聚。人才要素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是获取竞争优势最宝贵的战略资源。要支持创新型企业面向海内外集聚紧缺急需人才,支持创新型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对支持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让工作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到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工作,经本单位同意,报人事部门备案,其人事关系5年内可保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单位部分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同时允许其回原单位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其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作为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允许事业单位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人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到创新型企业工作。
四是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技术要素向企业集聚。技术要素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优先支持以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国家创新基金、国际科技合作等科技计划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配套支持。支持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实施节能技术、减排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中试转化基地,符合条件的,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对创新型企业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立项。
五是进一步引导和支持资金要素向企业集聚。资金要素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倾斜。通过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手段,鼓励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股权投资等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科技保险险种,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出口信用保险、高管人才和关键研发人员团队健康保险、意外保险、高新技术产品质量险等险种。支持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有针对性地组织证券中介机构为创新型企业做好改制上市做好上市辅导工作,创新型企业完成股份制改制的,优先列入浙江省上市后备重点企业名单,进入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平台和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先支持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享受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
六是进一步引导和支持管理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管理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创新型企业必然是管理创新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引导企业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创新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组织科技、经济、金融、管理、营销、财务等方面的专家,探索建立专家指导组,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规划、技术诊断、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方法应用。组织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类型试点企业的交流研讨活动,为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七是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公共服务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引导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现有行业、区域创新平台跨单位整合产学研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机制体制,将其开展产学研合作绩效作为平台的重要考核内容;支持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构建持续、稳定并有法律约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条件的,按照研发投入给予补助;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向创新型企业开放,为其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充分发挥区域科技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诊断、技术培训等服务。
八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创新型企业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对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帮助和指导企业对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进行评判,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创新内生机制。建立创新型企业的动态管理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凡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试点期三年,期满后从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授予省创新型示范企业称号。对获得省创新型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每两年评估一次,评估不合格的,取消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称号。在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中,择优向科技部推荐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凡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授予省创新型示范企业称号,纳入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管理。(编辑 蔡明奕)
最新资讯
-
08-18 0
-
08-14 1
-
01-11 1
-
12-03 2
-
08-22 2
-
08-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