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拖:自主创新 从短缺中修成“正果”

发布时间:2020-09-14 01:26:15


  作为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中国一拖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军用越野载重汽车,成为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民族品牌的重要样本。

  在一拖的发展过程中,尽管也有着些许的遗憾,更多的则是令业界惊羡的成功。在计划经济时期的1978年,极具发展潜力的东方红40拖拉机奉命停产,使得一拖的发展蒙受到重大损失。但如今一拖早已从遗憾中走出,并通过试水新品、抢占先机、转型升级等举措迈上了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55年共向社会提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和车辆等产品350多万台。

  9月9日,两台服役38年和25年的东方红拖拉机入馆仪式在中国一拖展览馆举行。这两台拖拉机分别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产的东方红—40和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东方红—15。前者是一拖具备自主设计能力的标志,后者是中国一拖进入市场的开山之作,颇具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

  市场前传:老40的遗憾

  虽然脱胎于计划经济,但中国一拖始终重视用户的需要。

  早在1958年东方红拖拉机诞生前,: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各种拖拉机式样和性能一定要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地形;并且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

  在今天看来,用户的需要,正是市场的核心。

  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开出厂门。这是中国一拖的第一代产品,是引进苏联德特54履带拖拉机的结果。1958年10月,中国一拖就开始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换代,1959年即试制成功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在作业效率提高45%的同时,油耗降低3%。1966年,东方红75拖拉机完全取代东方红54拖拉机。

  如果说东方红75拖拉机还只是在原有产品上的改进,东方红40轮式拖拉机则是一拖自主设计能力的开始。

  1964年,一拖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多种作业的要求,开始了40型水旱两用轮式拖拉机的研制工作,1965年试制成功,1970年正式投产。与其配套的490柴油机也同步进行设计、试制、生产。东方红40拖拉机转向轻便、结构合理,采用风冷发动机,适合多种工况,受到用户的极大欢迎,投产后年产量很快就超过5000台。

  东方红40拖拉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用户调查和反复的试验,在投产后也不断地根据用户反映的情况进行改进。1971年到1972年,一拖组织人员对用户反映的40拖拉机质量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一年内就解决了67个问题。

  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产品正在逐步成熟时,1978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后,东方红40拖拉机奉命停产。而此前8年,东方红40拖拉机已累计生产3.16万台,总产值达1.86亿元。这一非常有潜力的产品在发展中夭折,成为一拖历史上难以言说的遗憾。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东方红40拖拉机停产的1978年,中国正酝酿着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从农村开始,变革首先波及了农机制造业。

  试水新品:小四轮的诞生

  1980年以后,国家不再对一拖下达指令性计划,同时,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再需要大型拖拉机,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销量锐减。1980年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销售2.4万多台,1981年骤降至不足1万台。

  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找米下锅”成为干部职工的“流行语”,“小毛驴趾高气扬,拖拉机离职休养”成为市场上的顺口溜。

  在当时陌生的市场面前,一拖人马上想到了用户——难道分田到户的农民真的就不需要拖拉机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1981年一拖先后派出500多人,分赴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15个省47个地区106个县进行调研,带回了“农民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能不能生产小些的拖拉机,最好价格相当于1头牛,但有3头牛的力气,会犁地又能跑运输……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中国最大的农机企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市场化改造与发展之路。1980年9月25日,《参考消息》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一拖在媒体上刊登的产品广告。1982年,东方红150型小四轮拖拉机批量进入市场,订单立刻雪片般飞来。

  记者在一拖看到了一份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说明》,上面记载了当时一位农机经销商向一拖销售人员催要东方红小四轮时的话:“车子出来了一定要给我送啊,否则下次见面小心我捅你一刀子。”

  1982年以来,共有200万台小四轮在中国一拖下线,使之成为国内生产小四轮最多的企业,许多中国农民也开着东方红小四轮走上了富裕道路。更重要的是,企业尝到了适应市场、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甜头,开始了持续不断的产品变革。

  据悉,一拖对履带拖拉机进行了24个重大的技术改造,随后研发出80马力、100马力到160马力的履带拖拉机,使该机型的技术水平从上世纪的50年代一跃进入90年代。美国曾有专家表示,这个产品再投一分钱就是浪费,可依靠技术进步进行结构调整,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农田和水利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变形出推土机、挖掘机和移动电站等十几个型号的工程机械产品。

  抢占先机:大轮拖终成正果

  “20年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的百分百国产化,很多人都熬白了头发!这个过程非常艰辛。”中国一拖副总经理郭志强告诉记者,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各种配套不齐全。更为困难的是长期没有效益。这是几代人默默坚持才有了今天我们自己的大轮拖。”

  东方红大轮拖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从欧美引进大马力拖拉机众多项目中,惟一成功的项目。当时国家着手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生产技术,中国一拖承担了消化意大利菲亚特拖拉机技术的任务。

  一拖管理层认真研究后认为,尽管当时农村刚刚“分田到户”,不需要大型拖拉机,而且农民的购买力非常有限,也用不起大拖拉机,农机企业都在小型拖拉机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大型拖拉机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种情况下,他们着眼未来农机发展方向,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当时市场销售良好产品产生的效益来支持大轮拖技术的研发。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时,从建立大轮拖技术平台的战略出发,着手实现完全国产化。

  经过20年持续消化吸收和持续创新,中国一拖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适应中国国情的系列产品,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轮拖技术,也搭建了我国轮式拖拉机的技术平台。

  “我们以整机产品技术为平台,以柴油机、变速箱、车桥、曲轴、覆盖件等为关键要素的大轮拖‘黄金供应链’,实现了整车技术平台和零部件的全面领先。”中国一拖总经理赵剡水说。

  如今,东方红不仅是可以全系列覆盖60到200马力功率段的大轮拖品牌,也是国内最畅销和保有量最大的大轮拖。自主研发的大轮拖终于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转型升级:再造“东方红”

  8月29日,中国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奠基仪式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北苑开发区举行。中国一拖董事长刘大功在奠基仪式上说:“中国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是企业战略匹配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近年来,该省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核心,制订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明确了一系列农机化的发展政策,为此次与一拖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对一拖来说,此次合作也并非偶然。

  早在2009年秋,中国一拖总经理赵剡水和副总经理郭志强就带领技术人员在东北开展大规模试验,为产品研发积累数据。“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金额逐年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呈现不断高涨之势。中国一拖将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大马力拖拉机,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刘大功介绍,中国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将以大功率、中高端技术水平的轮式拖拉机及农机具为核心业务,成为重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研发、实验、制造基地,同时,带动本土配套企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在拖拉机制造向大马力方向发展的同时,农业装备制造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层次的变革。用自主创新推动农机利润向价值链两端转移已是大趋所势。

  “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广大农机手和农民关心的问题不仅是农机价格,他们更关心大马力拖拉机和农具如何配套使用效率更高,每亩地实施几次作业效果最好同时油耗最低……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刘大功提出:“必须顺应当今国际产业结构向知识、技术、服务密集的方向调整的要求,大力推进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转型。”

  中国一拖仔细研究市场需求,提出企业应逐渐从单一为用户提供产品,向为用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转移,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转型目标,中国一拖提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整套装备解决方案”,以帮助农民实现生活富裕为核心,提供农田耕作成套装备、村际运输装备、农村工程装备、农村环卫装备等各种装备解决方案,包括咨询、培训、指导、维护服务产品。

  “目前一拖正全面推进新一拖建设工程。随着一拖工业园、中试基地、东北现代农业装备基地等项目陆续建成,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刘大功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