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在山东诸城迅速崛起

发布时间:2019-08-20 14:23:15


  走进位于山东诸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惠发食品公司总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张贴在办公大楼门厅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图,图上清晰地标注着企业品牌发展的“三大台阶”——“2007年争创潍坊市级著名品牌,2008年争创山东省著名品牌,2009年至2010年争创国家级著名品牌。”公司总经理惠增玉说:“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不能称之为企业,它只不过是一个加工厂而已。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和动力,才能够不断发展成为百年企业。”

  正是在这种“品牌理念”的引导下,这家始建于2001年的食品集团,今年已经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速冻调理品、肉丸制品全国产销量第一,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材料也已经上报中国工商总局。

  惠发食品创立品牌的故事,是诸城市支持企业发展品牌经济的一个缩影。

  2009年11月,第三届中国商标节。国家工商总局、中华商标协会共同组织评选出“2009年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排行榜,诸城市位列第43位,这在全省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而在此1个月前,旨在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东省企业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的“山东60年60品牌”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得利斯、新郎希努尔、诸城外贸三个诸城品牌入选,入选品牌数量之多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据统计,截至目前,诸城共拥有国家级品牌40个,省级品牌80个。

  一个县级城市,“扎堆”这么多的知名品牌,见证着一个品牌城市的崛起,也启迪着人们对于“品牌现象”的探求。

  诸城市市长陈汝孝认为,如果把品牌产品看作是累累硕果,那么,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众多大企业就是结出这些果实的土壤和载体。

  诸城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诸城农业就开始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最近几年,诸城用标准化、合作化改造提升原来比较松散的“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围绕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加快发展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农业构建起了“公司+自属基地(农场)+农业工人”及“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体系,形成了生产经营标准化、企业产品品牌化、市场格局国际化、利益联结紧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众多的农户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有机环节,众多的合作社成为带领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增效。目前,诸城市依法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17家,带动农户21万多户。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工业农业结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为此他们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目前,诸城市发展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20家。诸城外贸、得利斯、万年食品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诸城品牌的成长轨迹与诸城经济的发展脉搏紧紧相连。在农业产业化率先发展的基础上,1999年,“得利斯”商标争创为潍坊市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农产品品牌里飞出的“金凤凰”。此后,新郎、尽美、泸河等与纺织服装、食品、汽车产业等相关的商标品牌脱颖而出,相继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三工、兰凤、北极神、小康、义和等商标先后争创为省著名商标;新郎希努尔公司的终生免费干洗、供电公司的龙光彩虹成为山东省服务名牌。诸城出现了工业产品品牌与农副产品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同步发展的局面。从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数字来看,目前,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1700多件,涵盖40多个类别,注册商标呈现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别发展,商标注册领域不断拓宽,注册商标总量不断增多,形成了群“标”璀璨之势。

  知名产品品牌的簇群崛起,进一步提升了诸城区域性产业品牌的知名度,诸城先后被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山东省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山东省商用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基地”。全市初步形成了县域工业依靠支柱产业拉动、支柱产业由骨干企业体现、骨干企业靠知名品牌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诸城以调整优化结构为路径,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培植壮大汽车、食品、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6个新兴产业,努力培植“一个过千亿、四个过百亿的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进一步膨胀整车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轻型卡车、中重型工程车、欧V客车、摩托车和新能源车,开发生产自卸车、半挂车、油罐车、水泥搅拌车、消防车等系列专用汽车,形成全方位的品牌竞争优势,打造世界级轻型卡车制造基地。提升重点零部件加工水平,重点发展车桥、钢圈、变速箱、车身冲压件、轮胎、车箱、底盘、散热器、燃油箱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建成全国知名的商用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及物流集散地。

  食品产业。建立起从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卫生防疫到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内销出口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体系,建成全国优质食品生产基地。抓好标准化畜禽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祖代、父母代生猪、肉鸡种苗繁育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纺织,着力抓好高支纱、长麻纱、高档服装面料等产品的开发生产;成衣,巩固扩大针织服装和男装生产,加快女装、职业装、牛仔服装和家纺家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建成国内一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