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9-08-31 15:58:15


  在广电运通采访期间,笔者惊异于其火箭般的发展速度:短短数年间,一跃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第六位的金融自助设备生产商,成为新兴的国际主流ATM品牌。

  广电运通的成功源自将技术创新看作企业成长的基石,始终坚持对研发的高投入,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在数字化装备产业中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现金取款机芯、现金存款机芯、现金循环机芯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的一体机不仅能识别假钞,还能记住每张假钞的序列号。

  笔者注意到,在广州,像广电运通这样提高装备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企业还有不少,例如智光电气、广州数控、京信通信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既得益于企业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也离不开广州市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数控技术,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数字化示范工程的举措。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广州市及国内数字化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应用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导致产品可靠性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进而影响数字化装备产业的名牌效应。而名牌效应低则导致市场需求不高,从而形成“越不用,越不好;越不好,越不用”的恶性循环。

  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发展策略有误,重视低端产品开发与市场竞争,忽视中、高端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向市场。我国大部分数字装备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量大面广的中、低档产品技术和市场上。这种顺应中国制造业发展初期用户的低端市场需求的策略,无疑为数字装备企业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对中、高档数字化装备以及下一代高速、高精、复合、智能化数控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在制约我国数字化装备发展的可靠性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二是企业对中高端产品核心技术的投入不足。国内数字化装备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和财力的局限,在技术研发、产品验证方面的人才、资金、设备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开发依然停留在“小作坊”式的水平上,技术升级速度慢,技术集成和技术积累的综合实力不强,与西门子等跨国巨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是对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不足。国内企业往往看重应用技术和整机技术,忽略基础技术研究。

  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内要想在数字化装备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第一,要加强共性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结合和应用,加强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专利的申请力度,加快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第二,重点发展装备电子、汽车电子和船舶电子,实现关键零组件核心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推动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数控系统在机械制造、电气装备等产品中的应用,提高大型装备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含量,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三,加强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真正的产业突破一定是在基础关键技术上产生的。广电运通之所以能打破银行自助设备行业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就是在基础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第四,政府有必要对国产数字化装备加强扶持。单纯依靠国内数字化装备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太现实。呼吁国家加大对国产中、高档数字化装备研发、验证的资金投入,在税收、推广应用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