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将首次公开交易

发布时间:2020-07-25 07:16:15


记者昨日从科技部获悉,我国将首次采取公开交易的方式,对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进行规范的市场交易。
  
  今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发的“LED封装材料”、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攻关的“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应用的射频前端装置”等26项“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将有望借助中国技术交易所的开放交易平台,通过挂牌、拍卖、招投标等公开方式转让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化。

  中国特色创新成果 产业化的新探索

  昨日,科技部在京举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发布会。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蔡文沁表示,本次活动是首次采取公开交易的方式,对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进行规范的市场交易。经与项目承担单位沟通,项目承担单位愿意通过公开交易的形式,将这些项目转化,尝试通过挂牌、拍卖、招投标等公开方式,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通过公开透明的工作模式、高度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规范的交易流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道路,使科技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据了解,这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共有26项,出自于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节能减排、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等领域。

  作为这批项目公开交易的承办方,中国技术交易所总裁助理李中华表示,在发布之后,中国技术交易所将按照公开交易流程,对这批项目的知识产权、法律状态进行核查,并开展招商、发布公告等后续工作,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公开交易,目前时间还未确定。同时,这26项科技成果将有可能采用多种方式交易,而非通过一场活动成交。

  中关村专利占八成

  记者发现,这26项科技成果的所属单位,隶属中关村地区的占到了八成。李中华说,“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专项是面向全国性的,本次是第一批成果发布,未来还将陆续增加,希望以北京为起点逐渐延伸到全国,促使更多闲置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另一方面,本次活动对激活中关村的创新资源、促进中关村的活力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蔡文沁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到了一个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探索新模式,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新局面。今后,科技部将继续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机构,持续推进科技成果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进行转移转化,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商报记者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