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要敢于和“模仿”说再见

发布时间:2021-03-10 04:43:15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培养了大批的产业工人,产业基础已经非常雄厚。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的起步,中国传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渐渐消失,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如果我们坚守过去的生产模式将举步维艰,惟有自主创新才是发展之道。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复制”和“模仿”的路子,奠定了今天“世界工厂”的地位。近些年,我们已经高度重视创新对制造业的改进、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在工业化的渗透。

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总共为16.29万件,其中美国4.48万件,居世界专利申请量首位;日本3.21万件,居第二位;德国1.71万件,居第三位;中国1.23万件,居第四位;韩国9686件,居第五位。由此可见,在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中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并且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庞大的专利申请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目前,我们的专利主要还局限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而且基本上还是中国专利,获得欧美国家认定的国际专利非常少,发明专利则更少。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停留在外观设计和简单创新的阶段。

  国家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仅仅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原始创新。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科技规划等政策实施的大好时机,加快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当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技术上还未成熟,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和试验基础,我们应该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精神,大胆地探索,而不是局限在外观包装、结构调整等方面简单组合。原始创新是一场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

  新能源汽车不是仅仅把内燃机搬下来,把电池组件放上去那么简单,太阳能、风能、物联网、卫星传输等先进技术都应该在新能源汽车上有充分体现一张薄薄的太阳膜就可以发电,那么汽车的车身是否可以改造成太阳膜覆盖用来发电?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能不能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这些想法就可以变为现实。

  “代工”固然简单,但风险不可忽视;“模仿”虽然是捷径,但对知识产权极为不敬;转型和升级固然困难重重,但是过去就又是一片蓝天。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该开始新的变革和反思,惟有自主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才是发展之道。我们的创新应放弃“复制”和“模仿”,全社会要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

  创新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任何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成功的,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在政策上,国家应该集中扶持一批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研项目,给予积极的经费支持,应该大胆地鼓励民间科研和企业科研。凡是具备条件的研究机构都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实践证明,只有在原始创新方面闯出一条路子,国家竞争实力才可能进一步增强。

  “世界工厂”的帽子不可能短时期扔掉,也没有必要扔掉,但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拥有大量的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惟一法宝。科技是制造业的生存基础,至于品牌和经营管理,那是企业的辅助工具。

  创新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今天,中国制造业要敢于和“模仿”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