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20-09-05 20:04:15
山东邹城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近年来,邹城市采取四项措施,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包装、申报,非遗保护工作亮点频现。
广泛收集线索。通过对重点镇街和村、居下乡走访、摸底,对有实际价值的民间艺术立即进行采录、收集、保护。抽调部分专职人员、外聘专家组建普查队伍;建立了市、镇街、村居三级普查网络。深入村镇田间地头采访、走访老艺人,收集现场采访资料,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002条,从中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96项。对整理立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原则,组织专家组进行逐项深挖细琢,切实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报、包装的要求,常年下村同传承人密切接触,深挖历史渊源。调查近1000人,采集到大量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息。截至目前,邹城市已编制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字资料5套,共计110万字;拍摄整理影像资料30余种130余盘,为上报、申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切实加强保护。对市政府拨出的专项普查保护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合理利用资金,积极培养后续人才。对因生活确有困难而无法正常开展艺术传承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精心包装申报。,在建立健全影像、文字、传承人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包装了近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邹城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完成了“平派鼓吹乐”、“孟母教子传说”、“阴阳板”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影像片的拍摄。(通讯员武立国、姬中民、孙青)
广泛收集线索。通过对重点镇街和村、居下乡走访、摸底,对有实际价值的民间艺术立即进行采录、收集、保护。抽调部分专职人员、外聘专家组建普查队伍;建立了市、镇街、村居三级普查网络。深入村镇田间地头采访、走访老艺人,收集现场采访资料,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002条,从中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96项。对整理立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原则,组织专家组进行逐项深挖细琢,切实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报、包装的要求,常年下村同传承人密切接触,深挖历史渊源。调查近1000人,采集到大量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息。截至目前,邹城市已编制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字资料5套,共计110万字;拍摄整理影像资料30余种130余盘,为上报、申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切实加强保护。对市政府拨出的专项普查保护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合理利用资金,积极培养后续人才。对因生活确有困难而无法正常开展艺术传承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精心包装申报。,在建立健全影像、文字、传承人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包装了近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邹城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完成了“平派鼓吹乐”、“孟母教子传说”、“阴阳板”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影像片的拍摄。(通讯员武立国、姬中民、孙青)
最新资讯
-
05-17 0
-
08-29 2
-
08-13 0
-
11-26 1
-
10-10 2
-
01-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