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力普专访:站在新的起点上

发布时间:2019-08-08 12:00:15


站在新的起点上

——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世界经济竞争新格局的形成,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发明专利拥有量也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首次写入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的指标,这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指标蕴涵深刻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指标,对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田力普认为,发明专利指标不但是国际间进行科技实力评价、科技产出比较、市场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用作衡量国家、产业或企业科技创新程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准,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发明专利拥有量,也称有效发明专利量,是指专利权处于维持状态的发明专利的数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07年被正式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2009年,国家统计局将其作为衡量专利水平的新指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该指标首次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出现。

  从涉及发明专利的统计指标看,发明专利申请量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发明专利授权量反映的是专利质量,而发明专利拥有量更多的体现为专利的价值和市场控制力。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增加,一方面说明市场主体吸收和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创新能力在增强,一些知识密集型产品开始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市场主体能够不断从技术进步中分享较高的利益,经济增长逐渐由依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十二五”规划纲要科技指标从过去单一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现在增加“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实际上是更加注重创新投入的产出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田力普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因此,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正确途径。

  制度建设提供保障

  之所以对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的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同时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田力普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08年6月5日,,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已建立起既适应国情又符合现行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道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

  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专利审查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及创新环境的改善,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积极推进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截至2010年底,国家级试点单位、示范创建单位、示范单位分别达到1065家、216家和58家;省市级示范企业超千家,试点企业超万家。“十一五”期间,全国企业专利申请量162万件,比“十五”期间的42.2万件翻了两番。前沿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增长超过5倍,石油化工、通信领域的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已经形成核心技术的专利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5.1万件,是“十五”期间的2.6倍。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9.1万件,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5万件,同比增长5.5%;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部发明专利授权量的59.3%。同时,我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2337万件,排名世界第4,比2009年增长56.2%,增速居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首。

 制度的确立,环境的改善,创新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做了很好的铺垫。田力普分析认为,从已公布的2010年发明专利的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地方与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例从前些年的不足10%增加到去年的53%,企业专利的转化率超过80%,这都表明我国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同时也为中国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向未来谱写辉煌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指标,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田力普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可以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面向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只有取得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的提出,为“十二五”时期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田力普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时期,以往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世界科技发展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预期性指标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指标恰恰就契合了这一点。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业已发布实施,由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8个成员单位联合制定的《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也已出台。截至目前,共有16个部门制定了本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或具体工作方案,7个部门还专门建立了本部门战略实施工作机制。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3个地市(区)正式颁布了本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战略实施意见,为激励创造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