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欣弗"事件的原因及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9-08-18 16:17:15
“齐二药”事件余波未了,华源“欣弗”事件的发生再次引起全社会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虽然有关欣弗不良反应调查进展每天都会在媒体上有新消息披露,但看似透明的结论却无法彻底挥去大众心头的阴影:大药厂生产的药物都出了问题,药品安全我们还能相信谁?
欣弗事件虽然暂时没有影响到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健康,但事件所暴露出医药行业的种种隐患,才是让人无法释怀的地方。
三大原因
原因一:不严格按处方使用抗生素
现象:在欣弗事件中,有调查发现该药物之所以被广泛应用,除了其作用范围广以外,方便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患者既可以在医院静脉注射该药物,也可以选择小诊所,甚至可以把药带回家或者随意从药店购买药物自己静脉注射。
专家解读: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抗生素类药,也是一种处方药。按有关规定,处方药患者是不能随意在药店购买并自行使用,因为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遗憾的是,在我国依然有不少小药店无视国家有关处方药的规定,而不少消费者在购买药物时也只为贪图方便而忽略用药安全。值得提醒的是,90%以上的抗生素都属处方药,只有金霉素眼膏、氯霉素眼药水等个别抗生素除外,而注射用抗生素肯定是处方药。
原因二:儿童滥用抗生素更易受伤害
现象:目前媒体报道三例欣弗死亡个案中,哈尔滨小姑娘刘思辰是最小的受害者,今年才6岁的她7月底因为感冒,在自己的家里静脉注射欣弗,之后出现了高热等症状,送往大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解读:原则上说,儿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更应该慎之又慎。据路透社报道,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证实,患上普通感冒或鼻炎症状包括持续流鼻涕的儿童不应该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用抗生素的前提是,儿童的症状无法减轻。有医学专家甚至提出,大多数儿童感冒患者无需使用抗生素即可缓解症状。虽然小思辰的具体情况没有更详细介绍,但对儿童而言,抗生素使用有时候产生的副作用甚至比疗效更显著。我国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接受儿童基本不用抗生素的观点,但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防止滥用,也是自我保护的一个方法。而需要着重提醒的是,因为儿童身体的各项防御机能还相对较弱,副作用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原因三:“久病成医”会害了自己
现象:之所以自行购买抗生素“欣弗”,有患者表示,因为之前自己患气管炎看医生,医生就是开了这个药治好的,所以当气管炎再次发作出现时,病人想当然觉得也可以继续打这个针对付。
专家解读:很多患者都以为自己可以“久病成医”,用家庭药箱里的药对付感冒、肠胃炎等。小病小痛用OTC药物解决虽然也是一个方法,但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的老百姓,往往弄不清楚那些药物的机理,以抗生素类药为例,一些抗生素可以用于某些类型的细菌感染,具体疾病包括感冒或者肠胃炎,但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就把它归在“感冒药”或“止泻药”之列,事实上并不是每次感冒或者拉肚子都是一样的细菌感染。吃了可能不起作用的抗生素,结果不但导致抗生素滥用,也延误自己病情,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就“欣弗”而言,这是一种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的药物,但什么样的病情症状属于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判断。
两大后遗症
后遗症一:不再相信“非大医院”
现象:在广州,欣弗几乎在大医院都没有销售,而该药物在华南区的销售基本集中在一些地方医院和乡镇诊所甚至私人诊所,据了解在全国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所以能欣弗出现不良反应,很多人首先就把矛头指向“非大医院”。
专家解读:在谈医疗资源问题时,很多人主张大众在小问题就医时候应该往社区医院、社区诊所。但当产品出现问题,矛头又指向这些技术等实力不足的“非大医院”。事实上,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就医误诊方面,首先要注意避免去一些非法行医场所,如无资格的私人诊所、无系统设备的赤脚医生。而有卫生部门许可具备医疗资质的“非大医院”,还是具备相当专业资质的,不能一概否认。
后遗症二:出现“用药恐慌”
现象:欣弗不良反应事件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同时,全国各地都有部分市民出现“用药恐慌”,导致所有克林霉素销量受影响,有的人甚至对所有输液或抗生素都产生恐惧。
专家解读:欣弗不良反应事件所需要引起重视的只是安徽华源生产的问题批号的产品,如果因此而停止使用所有克林霉素,那就实在是因噎废食。欣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媒体大量报道的确推动了公众对不良反应问题的重视以及政府重视。但无论媒体还是大众,太“过”的情绪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总体来看,要冷静理性对待这类事件。值得提醒的是,过于恐慌的情绪,可能会让有的病人明明注射的是原本没问题的输液,因心理暗示出现不适。所以也应该了解多一些医药知识,切勿过度担心。而很多药物都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一旦发生不适应,应立即告诉医务人员,不要盲目担忧和惊恐。
专家支持:上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
记者手记
但愿悲剧过后能见彩虹
“欣弗”的悲剧再次揪住了公众的心!由于距离“齐二药”事件的时间很短,此次的“欣弗”事件让更多的人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近来悲剧不断,触目惊心?
事实上,药物不良反应早就存在,早先反应停的海豹胎事件可能没有使国人受多少影响,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抗生素致聋儿剧增,以及不少六七十年代人如今依然还留有一口的四环素牙,还有一些青霉素致死事件,都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留给我们的记忆。
药企的问责是铁定的,但是事实背后的东西更令人触目惊心,“不贵的药物大家都不愿意买、不愿意卖”正是这些潜在的规则汇聚一起终成了杀人凶器。商业的利润的驱动让静脉注射液人为的滥用,金钱的魔力让药物安全隐患骤然增加。药物研发人员曾痛心的表示“我们呼吁不要滥用静脉注射,但是在商业利润面前这种声音苍白无力”。
最新资讯
-
04-02 0
-
09-06 0
-
08-13 1
-
卢凤华等诉漳平医院医疗赔偿案-------兼议未经术前签字的门诊手术由谁负责
10-28 1
-
08-09 0
-
12-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