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经济纠纷的法律手段

发布时间:2019-08-05 12:31:15


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的陷阱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的陷阱里,主要有两个陷阱:一个是犯法的陷阱可能造成你坐牢或者杀身之祸;第二是风险的陷阱,签坏一个合同,随便给人作一个担保,可能就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完全毁于一旦。如何避免这两个陷阱也成为企业时刻均要考虑的问题。
本期沙龙邀请到了在法律界打拼多年的两位高层精英人士,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林彬教授及以重大疑难经济、毒品犯罪的刑事辩护成名,曾办理“中国民告官第一案”的著名律师王思鲁,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多年来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并剖析常见经济陷阱及规避之道!
“打官司是有钱人玩的游戏”
事实上,在资源日趋稀缺的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会不断因为相互间“争权夺利”而引发愈来愈多权利冲突或经济纠纷。企业因此付出的交易成本也越来越高。不过,企业会不断地发现,经济纠纷通过打官司解决问题,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千辛万苦花了许多钱打赢了官司,。而企业经营者为打赢一个官司却拖垮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的案例却并不鲜见。
周林彬教授在沙龙上笑称:“打官司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因此,以节约交易费用为宗旨的企业权利保护越来越受企业关注。
周林彬教授表示,本来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经济增长,诉讼案件应增多,这是规律。但是,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法制化的深入,一些地方在经济纠纷增加的同时,相伴而生的是经济诉讼活动的减少;还有一些地方在假冒伪劣产品增多的同时,但举报案件反而减少。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厂家或商家或消费者,或是忌于诉讼成本和其它究责成本过高而情愿通过私了方式挽回权利。
“私了”符合国人“和为贵”心理
所谓“私了”,其实是通俗的说法。按照法律的说法即“私力救济”。法律对企业权利救济有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分。其中,公力救济是指企业权利受到侵害时企业请求国家机关(如公、检、法和政府机关)用国家公权力(如司法权和行政权)来救济权利。私力救济,泛指企业权利受到侵害时企业通过公力救济之外的方式(如私权)来救济权利。就经济纠纷而言,公力救济方式主要体现为诉讼,而私力救济则体现为诉讼以外的救济方式,比如自卫行为、自助行为、民间仲裁、人民调解、“私了”等。
周林彬建议,在强调企业主要依靠市场自发力量自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体制背景下,私力救济依然作为一种企业权利自我保护的一种途径发挥重要作用,应成为企业权利救济的首选。因为这种方式最省钱。他说,企业可以避免寻租成本耗费。公力权力往往容易引发寻租行为———包括权力设租和权力寻租。私力救济也符合中国人“和为贵”的心理取向。
另外,我国司法体系中普遍存在“执行难”、“诉讼难”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诉讼的收益预期风险。企业普遍为风险规避者,所以在预期收益相近的条件下,企业趋向于采取风险小的权利救济方式。而调解等私力救济方式能提高个体参与纠纷解决的自主性,达成的协议,、认可性,从而调解协议执行的成功率也随之增高(数据显示成功率高10倍)。
周林彬说,他曾经进行过案件样本分析,从网上案例中选取40件企业经济纠纷案件为样本,样本数据从原告(申请人)角度进行统计,其中以调解解决纠纷的有16件,以判决解决纠纷的有24件,样本情况表明,判决费用远远比调解的费用高,判决平均所耗费的时间是调解的4.6倍,而调解的收益则是民事判决的3.7倍。
事实上,在民间已出现的请私家侦探取证、通过民间讨债公司追债等,。不过,从社会总体来看,私力这种少花钱多办事的方式往往被忽视。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最重要
。同时他还为在场的企业家提供了更为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的企业风险防范及危机化解的应对方案。
王思鲁表示:“尽管力求防范是成本支出最低的方法,但是,要正视现实:伤心总是难免的,涉足商战,争议、纠纷,无可避免。”这些纠纷包括:经济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公司破产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金融纠纷、期货纠纷、涉外经济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等等。
王思鲁将企业在经济运作中的风险分为三类:刑事风险、经济风险以及行政风险。
如1994年的宏观调控,不少企业因此受到严重挫折。这就属于行政风险;而在信用缺乏的环境下,一个企业因为一个员工跳槽带走商业机密,令企业老板大为苦恼,这是经济风险;企业的集资行为可能导致刑事风险。在企业交易中还有可能出现合同诈骗、税犯罪等……
王思鲁提醒说,有企业在运作中往往会出现当时做时认为没事,过后却因此犯罪,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集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犯罪。
因此,构建风险防范机制仍然是首要的也是最好的化解企业经济风险办法。王律师说,事前法律介入的确需要一些成本,但长远来说,利远大于弊。可以避免纠纷。
不过,一但出现纠纷,解决的方法则有:协商与调解;仲裁;经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刑事控告。这几种为主动发动。被动发动则有被动成为民事被告、行政被告及刑事被告三种。其中协商解决的方式是成本最低的,也即是私力救济方式。
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当前企业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举例,一家地产中介公司,员工工资较低只有600元钱,其中一名员工跳槽后将该公司的商业机密泄露,导致严重损失。
但是,如何防范员工不泄密呢?王律师说,最重要是从要事先对员工合同进行规范,防患于未然。在聘用时就应该明确哪些行为是泄密,员工离开公司后不得到竞争对手处任职等。他说,有了明确规范的合同文本,一方面能起到警醒员工的作用;另一方面,一旦真的出现不意愿意见到的员工泄密事件,在法律上也便于取证。
不到万不得已不打官司
不过,他认为,企业经营决策人不必深入法律专业知识,主要掌握一些刑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劳动法基本知识即可。化解风险的关键在于懂得如何鉴别方案的优劣和使用专才。他说:“一个聪明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位善于运用法律及使用法律人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