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 “安野案件” 的受害人
发布时间:2020-10-09 06:39:15
刘宝辰和他的《安野案件述评》。
人物档案
刘宝辰:河北大学马列部教师。作为“安野案件”的调查人、与日本“支援会”的联络人,参与了从调查到最终解决这一案件的全过程。 “安野案件”历经18个春秋之后,终于取得一定的成果。
大海捞针:寻找受害者
1992年,刘宝辰受日本民间组织“与原子弹爆炸的中国劳工交流促进会”之托,开始调查“安野案件”。
接受委托之后,他拿到了一份360个人的受害者名单,但由于当年登记的时候,有的劳工不愿意留下真实姓名、地址,有的口录和书写上存在谐音不同字,导致这份名单除了年龄基本准确,其他错误连篇。面对这样一份名单,刘宝辰指导学生开始了调查研究,每两人一组深入偏远的村庄寻找当年的受害者。
据介绍,学生按名单上地址的县级单位找到县里的地名办,确认受害人所属的村庄之后再进入村内探访。“他们入村后就找70岁以上的老人打听,村里是否有人被抓到日本去过。”就是靠着这种大海捞针般的调查,刘宝辰和他的学生们找到了一部分的受害人。
历经4载:诉讼终于立案
从1993年到1997年,“安野案件”交涉就用了4年之久。
为何连立案都要用这么长时间?据了解,,不给予立案。:1、78年以前中日未建交;2、日方始终未通知受害人;3、中国的民法从85年公布,从宣称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受害者都在偏远的农村,至少90年以后他们才了解原来自己也可以通过上诉维护自己的权益;4、飞日本的机票很贵,连一个副教授都需不吃不喝攒半年才买得起,普通的农民更没有条件购买飞机票。。
一字之差:他与友人吵起来
今年8月10日和11日的二次同胞会议中,刘宝辰听到和解说明中,本应是赔偿的钱款变成了“救济金”。
“我们提出的3条底线中,要求西松建设公司承认历史事实,公开谢罪,‘救济’这两个字深深刺痛了我,伤害了我们同胞的自尊心!”为了这两个字,刘宝辰同一直合作的日本友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吵,,“考虑到要尊重对方的国家,,我们就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同一词语,由日文翻译成中文可以有不同的用词,刘宝辰要求对方换一个翻译词。开始日本方面坚决不同意,后经刘宝辰和多位爱国华侨的不懈努力,最终他们把“救济”两字改成了“补救”。
最新资讯
-
11-05 0
-
08-28 1
-
08-21 0
-
08-18 1
-
08-26 0
-
08-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