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行政起诉时效为多久

发布时间:2019-08-23 20:30:15


  什么是土地登记?土地需要登记吗?土地登记时发生纠纷怎么办?首先土地登记是国家土地管理行政当局为加强土地管理,要求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一定期间内申报土地权益:经认可后记载于专设薄册的法律行为;是国家管理土地和确定地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就让的小编为大家带来土地登记行政起诉时效为多久的相关内容吧。

  一、在办理土地登记时如何处理土地纠纷

  (1)因土地权属不明、界限不清引起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争议,可先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申请人民政府处理;对人民政府处理结果不服的,。人民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以后,如果对处理结果不服,且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的,。

  (2)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必须由主管机关先行处理。对未经批准或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宅基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下列情况属于民事案件,:

  (1)土地使用权纠纷;

  (2)土地所有权纠纷;

  (3)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合同纠纷;

  (4)土地出售、交换、出租抵押合同纠纷,除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及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以外,。

  二、如何理解房屋和土地登记行政诉讼时效

  首先,看第一种时效“3个月”。《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应当在指导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可以看出,这一时效的前提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全部告知义务。其中包括两方面,第一,行政机关应告知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第二,行政机关应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

  其次,再看第二种时效“1年”或“1年+3个月”, :即逾期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加上《行政诉讼法》第39条“3个月”即“1年+3个月”,不过,,《贯彻意见》同时废止。自2000年3月10日《贯彻意见》不再发生效力。

  第三,再看第三种诉讼时效“2年”。《解释》第41条规定:诉讼期限为2年。这一时效的前提是,行政机关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但行政机关必须告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

  第四,再看第四种诉讼时效“20年”。《解释》第42条规定:诉讼期限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最长不超过20年。这一时效的前提是,行政机关既没有告知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也没有告知其诉权和起诉期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虽然没有告知其内容,但利害关系人从其他渠道得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那么诉讼时效是2年,应该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开始计算。例如有一华侨,国内有一处房产,保管人利用涂改伪造的手续材料于1996年3月将其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华侨一直不知,后来在2006年5月通过熟人得知这一情况,但没有在两年内起诉房屋管理部门,直到2009年6月才提起行政诉讼,此案是否超过诉讼时效。。,但华侨在2006年5月就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应当适用2年时效,即最晚在2008年5月前起诉。,此案没有超过诉讼时效。理由正如前面所述,利害关系人虽然主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但这并不能免除行政机关不告知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即由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瑕疵(不履行告知义务),权利人在20年内随时可以起诉。

  还有一种观点会反驳,为什么民事诉讼2年时效与最长时效20年是涵盖被涵盖关系,而行政诉讼时效却不是?这是由两种不同诉讼制度决定的,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进行的,法律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而行政诉讼不是平等主体的较量,行政机关是强者,所以法律倾向于保护行政相对人这一弱者。放宽时效,等待救济。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行政机关既没有告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也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不动产行政案件的诉讼时效为20年,至于权利人主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并不影响20年时效;行政机关告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但没有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诉讼时效为2年;行政机关既告知具体行政内容,又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诉讼时效为3个月。

  三、土地登记行政起诉时效为多久

  从登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20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土地登记行政起诉时效为多久的全部,看完本文你是否都了解关于土地登记的相关知识呢?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房屋和土地登记行政诉讼时效中,行政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几个时效各有不同的前提条件。第一种时效“3个月”、第二种时效“1年”或“1年+3个月”、第三种诉讼时效“2年”、第四种诉讼时效“20年”。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的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