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中国医改的最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9-08-22 01:03:15


李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美国Towson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终身职位)。曾在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系、香港工业大学管理系任教,1997年曾担任世界银行政策研究部医疗改革顾问。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管理、老年经济学、社会保障、经济增长理论等。

核心提示

大国医改,艰难闯关。中国这次新医改,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亮点?

在西方各国购买服务实践纷纷失败的情况下,新医改中提出的购买服务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公益性、低成本、高效率,民众对新医改积累了太多的期待,如何防止出现政府买单的市场化?

怎样用最低的成本保障民众健康?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的新医改。我主要谈三个问题:一个是这次新医改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其重大意义。第二个是新医改方案的主要亮点。第三个是在医改落实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尤其是各地已经或即将进行的试点探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最发达国家也没能完全解决好医疗问题

我们都知道,这次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恰逢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之际,这是百年难遇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场金融危机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缺陷。,中国模式是在我们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我觉得医改应该说是给探索中国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为什么?因为美国模式遇到了困境,仅仅以GDP发展论英雄,不可以再持续了。长期占据全球GDP排行榜首位的美国,依然需要面对高自杀率和高犯罪率、城市环境恶化和国内种族冲突等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以美国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实也没有能完全保障老百姓的健康。美国是医疗费用最昂贵的国家,每年的医疗费用约占GDP的17%,人均医疗费用7500美元左右,但是它没有全民医保,还有近20%的人口没有医疗保障。美国的健康绩效,如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在发达国家也是排在后面的。美国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没有给所有老百姓带来福利,也成为企业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美国是主要由企业承担医疗保险的典型,由于医保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不堪重负,波音、通用等公司在此次金融危机前就因此濒于破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在GDP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健康和教育的度量,共同衡量人类的生活质量。2006年,一些经济学家发起的“新经济基金会”,进一步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地球幸福度指数”,该指数主要包括主观幸福度、健康水平和人均生态资源依赖量三个组成要素。透过这些更为多元化的发展度量方式不难发现,全民健康是引入度量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大众民生、最具有社会全面影响的一个发展维度。

我觉得,我们中国如果能依靠自己的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或者说健康保障模式,就是我们未来能够对人类新的发展模式所做的贡献。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一定是我们未来引领人类发展模式的核心,这也是此次医改的指导思想。所以,新医改可以说不仅仅是解决我们老百姓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我们探索未来发展模式的一个战略举措。

中国新医改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亮点

大国医改,艰难闯关。中国这次新医改,究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亮点?

这次医改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简单地说,这次医改实施以后,能让老百姓没病的时候防病,有了病以后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这次医改的第一大亮点,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这个高度来规划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而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定是覆盖全民的,是公平享有的,而且制度一旦建立就是长期稳定的。就像香港《基本法》,是一个基本制度。那么,基本怎么理解呢?我们一提到基本,好像就是便宜的、不好的、廉价的东西,其实我们应该把这个基本理解成经济适用,也就是根据我们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最低的成本保证老百姓的健康。而且这个基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

此次医改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最大的亮点。所谓公益性,就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作为这次医改要遵循的原则。为什么强调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这是由其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第一,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一般行业相比更为突出,医生在患者面前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患者没有能力“货比三家”;第二,医疗需求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旦健康出现问题,总是希望就近尽快得到诊治,因此,医疗卫生领域的产业结构具有自然的地域垄断性,无法实现充分竞争;第三,由于健康和生命的特殊重要意义,患者往往也没有动机做出理性选择;第四,健康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健康是人生存的基本权利,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不能用个人贫富来决定生命的价值。市场竞争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但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公平。竞争的结果必然是高收入人群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而低收入人群则不能,他们甚至无法得到必要的基本医疗服务。而保障和促进全民健康,既是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使每个人,不论贫富,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强调公益性。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这次医改强化了政府的责任,加大了政府投入。医疗领域的许多问题,应该说跟政府责任的缺失很有关系。比如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问题,是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理论上公立医疗机构应该以公益为目的,但是在不合理的机制下,大部分实际上已经成了名不副实的营利性机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扭曲是主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供需矛盾日益凸现。但在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却相对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只能给政策让医疗机构自己在市场上生存:与企业改革类似的放权让利、允许“创收”的激励措施,使得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营利创收生存;“以药养医”机制,导致供给诱导需求和药品价格虚高成为普遍现象;医生的人力资本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导致了医生行为的不规范;医疗机构的营利动机还导致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规划失去指导作用,医疗资源向购买力强的地区集中,向获利多的高端技术和设备集中,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因此,这次医改强化了政府责任、加大了政府投入,比如未来三年,政府要新增8500亿投入医改,应该说这是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