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丘:新医改方案怎么未提医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10 00:23:15


  前些天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为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开出了8500亿的药方,令笔者困惑的是,其中对医学教育只字未提。
  让我们先看一条新闻报道:有的病人因迷信“过年住院不吉利”,即使治疗未结束,节前也强行出院。据了解,近几日武汉各大医院的住院病人骤减。相信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笔者曾有亲身经历。那次我去医院看眼病,前面有位老先生本来应该上周五来医院治疗,但是拖到了周一,医生反复追问原因,他说:“周五是十五,周末医生可能不在”,医生反问:“十五怎么就不能看病?何况周末医院里也有医生啊……”我这才听说,原来农历十五不宜看病(这种“风俗”可能有地域差异),这当然是很荒谬的,每当你反驳的时候,老人喜欢说这是“老辈的传统”,这是没有依据的。
  然而即使是我们的“老辈”,也没有这样的“传统”。中国的医圣,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曾在长沙做过太守,因为按照当时的礼数,官员是不能随便进入民宅的,为了能给百姓治病,于是张仲景下令贴出告示,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专为百姓治病,这就是“坐堂医生”的来源。当时也没有人认为十五不宜看病吧?!
  说了这么多,和“医学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在笔者看来,“医学教育”(或许称为健康教育更恰当)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人们通常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了通识教育,其实二者同样重要。
  一提到“通识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文素质和基本的科技常识,而其实医学知识和健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这种通识教育不应该放在大学里,而应该“从娃娃抓起”。 当今中国的教育呈现出一种病态:小学、中学完全是应试教育,到了大学不得不恶补常识,于是才有了“通识教育”之说,而这些“通识”本应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就完成的任务。
  就拿医学常识来说,在我们的小学、中学阶段里几乎是空白,只有生物课上涉及到人体的一些知识而已,剩下的就是应急式的教育,比如一些流行病、传染病,临时宣传预防一下,而没有形成一个常态的教育体系。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一些迷信观念的盛行,更是人们健康观念的缺乏,结果就是体质的下降和患病比率的增加。
  一个好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应该重在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而预防疾病成本最低的途径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健康教育。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考虑此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古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