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透析室”为新医改导航市场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0-05-15 11:29:15
■ 梁江涛
他们是一群尿毒症患者,靠透析维系生命。因为没有钱去医院治疗,他们在北京通州区白庙村的一个院落,组建了一个“自助透析室”。维系他们生命的是三台透析机。(3月26日《京华时报》)
看了这则新闻,心里颇不是滋味,患者自行购置的三台透析机“透析”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成了他们共同的“肾”。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他们都签下“生死合同”,维持这一切就是要“用最少的钱,活最长的命”。
他们在实在负担不起高昂治疗费的窘境下才出此无奈之策,只为了能坚持活下来。在医院,一次透析,费用在三五百元之间,另外还需要支付一两百元的其他费用。普通患者一个月大约透析十次,费用在5000元左右,自助透析每年的医疗费不超过两万元,比医院便宜了近四分之三。可是,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重病带来的痛苦,还有“合情不合法”的困扰。检查来了,要搬家;护士走了,自己扎针。所幸的是,他们中的部分人因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而放弃了自行透析。但是,患者自建透析室却提出一个考题,新医改市场化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患者自建透析室是因为付不起长期的治疗费。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一台透析机,在医院做价格就贵了许多,到了民间就便宜多了?根子之一在于医院的高成本,二则是在医疗资源的垄断上。在新医改方案的草案中,并不能因为强调公益性质就完全对市场说不,而是应提出将市场和社会能够完成的事尽量交给市场和社会办。包括现有公立医院掌握的医疗资源,特别是技术诊断和治疗设备。打个比方,过去人们拍张照片都得进照相馆,而现在,连手机都有了照相功能,除非特别隆重的仪式,否则拍几张照片根本用不着进照相馆了,而且成本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计。医疗设备也是如此,应该适应时代进步和公众素质提升之需下放一部分。大致有三个出口,其一是通过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医院,使之一般性医疗设备应有尽有,且价格低廉;其二是完善社区卫生站;其三是有资质的社会行医者,让一般医疗设备“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街上门诊就能体检和接受普通的治疗。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走市场化之路是新医改的选项之一,而打破垄断,下放医疗设备应成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务实举措,也是让公立医院和医生在竞争中感受压力的多赢之举,。
最新资讯
-
08-19 1
-
08-03 2
-
06-28 2
-
08-18 0
-
08-20 0
-
05-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