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医院也能见到三甲医生

发布时间:2019-08-17 05:38:15


清晨6点,家住转塘的张敏搀着婆婆坐上车,6点40分,她们来到浙医二院排队等着挂专家号,如果晚了,可能就轮不上专家号了。自从婆婆被确诊为帕金森之后,这是张敏每个月都要做的两次功课。浙医二院距离家有近30公里的路程,尽管有不少更近的医院,“但是浙医二院的神经科专家比较好。”

像张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常常舍近求远。“其实到三级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80%的人根本不需要去大医院,、杭州一家民营眼科医院的执行院长赵霞说,“但是病人又不相信小医院的医生,这就造成了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

,赵霞就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实施“医生多点执业”推进浙江省医改步伐的建议》的提案。

“医疗资源平等分配”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赵霞看来,医生“多点执业”是成本最小的一种方法,“政府几乎不用投入什么,只要在管理上把好关,出台一些政策。”

□见习记者 滕昶

封闭管理有问题

所谓“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生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在2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医疗人才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医生为医院所有,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如果有医院的确需要借调医生,就得由院方出面,向需要邀请的医生所在的医院发申请。

“这个申请还是比较快捷的,基本上一天就能把手续都办好,但是需要缴纳一笔专家会诊费。”浙江某医院的医生赵苗(化名)告诉记者,浙江省并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允许医生自行出外院从事医疗活动,只能通过“专家会诊”的形式去外院做手术。

据了解,在三级医院之间进行专家会诊,这笔会诊费往往需要由患者自己承担,费用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赵霞告诉记者,事实上不少医生去外院做手术,并不走程序,“比如说有时候患者有紧急情况,可能程序下来了,手术最佳时机就已经错过了。”

专家会诊有暂时性的特点,但是手术结束后,还需有一个长期的观察和复诊工作。“医生如果走程序的话,每复诊一次,就要办一次手续。”赵霞说,因此,暂时性的专家会诊,并不符合目前的医疗规律。

此外,医生要去外院进行会诊,还需要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需要经过自己注册医院的批准。“事实上,一些医院不愿资源外流,医生想外出会诊,并不是那么容易。”赵霞认为,这是不少医生宁可悄悄“走穴”,也不愿走程序的重要原因。

医生“走穴”有风险

由于没有专门的“多点执业”法规,因此,浙江的医生“走穴”要承担很大的法律风险。“这就给医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走穴’出了医疗事故,医生不仅要负全责,还属于非法行医。”赵苗说。

赵霞在提案中提到,“目前,我国医生队伍80%集中在城市,而其中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在这一情况下,如果要靠培养大量优秀的医生来平衡资源,是很困难的。“因为做一个好医生是需要丰富的经验的,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赵霞说。

她认为,医生“多点执业”能够解决目前“专家会诊”和“走穴”的缺点。“多点执业属于长期的性质,医生和外院在当地医疗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后,就和外院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不需要每次出诊都办手续了。”

“多点执业”后,医生和外院进行了医疗责任认定后,也能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这样医生在外出行医时,可以卸掉心理负担,更好地为病人就诊。”赵霞说。

也有年轻医生担心,如果优秀医生都到小医院去就诊,那自己岂不是更没有实践机会了?对此,赵霞认为,有好医生来自己医院会诊,对年轻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链接】

广东“多点执业”一年

走出本院的一个没有

广东省试行医生多点执业已近一年。然而经过当地媒体调查发现,在这一年间,仅有一百多名医生进行了多点执业的注册,而且都在同一系统内多点执业,真正走出本医院系统的医生竟然一个都没有。

当地媒体经过调查发现,医生走出本院进行多点执业,最大的阻碍还是来自于本医院。赵霞也表示,现在全国一些进行多点执业的城市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来自于是否规定“多点执业”必须经过本院的同意。

赵霞认为,“多点执业”要顺利实施,既需要法律的规范,也需要院方的开明,“如果每个医院都抓着自己手中的专家不放,那医疗资源公平分配还怎么实现?医院的管理者不应该只想到本院的利益,还需要对整个医疗体系的公平做点贡献。”

  优质医疗资源缺乏是当前医改难点 CFP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