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点执业为何遇冷

发布时间:2021-03-29 14:06:15


  近日,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宣武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5家医院的5位医生,在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工作会议上向卫生部门提出多点执业的申请——这是北京市推出允许医生多点执业新政以来的首批申请者。他们申请多点执业的去向多是综合大医院、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

  叫好不叫座:多点执业开局遇冷

  多点执业新政从3月1日正式实施。“但到3月6日,全市还没有一位医师向卫生部门提出申请多点执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介绍说。这一医改重大政策,开局叫好不叫座。

  此前,媒体归纳多点执业遇冷的原因,包括准备材料繁多、大医院医生太忙、多数医生不愿当出头鸟等。对此,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分析:“准备材料繁多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大夫需要准备的材料跟申请执业资格时差不多;大医院医生太忙其实说的都是知名专家,而知名专家并不是多点执业的目标人群;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许多医生都在观望大医院对此的态度。”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也谈到,多点执业是新的尝试,不能因为管理上有难度,就不推动这件对患者和医生都有利的事。

  “医生下放”:促进薄弱学科发展

  会上签约的这5位医生,多是精神科、儿科、康复科的医师,他们体现了多点执业的三个方向,一个是精神科、儿科等专科医院的医生到综合医院执业,一个是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出诊,一个是公立医院医生去民营医院发展。

  “这符合我们推动多点执业的目的——让医生下放,带动基层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并通过鼓励儿科、精神科医生到综合医院执业,促进这些医院薄弱学科的发展,缓解看病难。”邓小虹评价。

  此前,为了扶持社区卫生机构,卫生部门规定,医生要晋升职称须在社区服务满一定时间,且要到医院对口支援的社区工作,造成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医生到了社区无法施展。例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由于在社区医院遇不到对口的病人,只能做些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行多点执业后,医生可以自主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基层医疗机构。

  细化规范:好政策才能落实好

  一直以来,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被视为新医改方案的一大“亮点”。、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近日对媒体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是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做法。应当让有能力的医生,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到不同的医疗机构给病人看病,获取合适的报酬。国外不少国家也是允许这样的。不过,一定有细化的规范,才能落实好这项政策。

  他举例说:“我这个医院的医生,到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活动了,在那个单位出了问题,闹出了医疗纠纷,究竟是谁负责?跟你原来的单位有没有关系?这个纠纷怎么解决?他本人负什么责任?这里面有很多要细化的东西。”

  刘沈林表示,医生多点执业还涉及到医院内部管理的问题,“医生如果说都热心跑出去,这边的病人摔下来没人管,出了医疗事故怎么处理?”他表示,要推行多点执业,这里面还有个协调、细化、处理、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总理提出的‘多点执业’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