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试刀的“臭医生”
发布时间:2019-08-12 18:22:15
——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团队领头人黎介寿
黎介寿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著名普外科专家,“黎门三院士”之一。从青春年少到耄耋老年,从初出茅庐的实习医生到驰名海内外的著名院士,在他的研究团队凭借《肠功能障碍的治疗》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辉煌背后,是其60余年从医历程的步履铿锵。
以身试刀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医疗界一直无法找到肠瘘收口的有效办法,患者死亡率高达50%—60%。黎介寿为解决这个难题,苦思冥想了很久,做了大量研究都不成功。直到有一天,一名医生在他面前用胶水粘合破裂的钢管套子,他突然想到,能不能用胶水把患者肠子粘起来?
想法很妙,但胶水是化学物质,对人体有无副作用?为掌握胶水与伤口的结合效果,他用手术刀在自己左腿上割了一条深深的口子,然后强忍剧痛用“502胶水”把伤口粘合起来。一周后,伤口完全长合在一起。
“以身试刀”的黎介寿,为肠外瘘治疗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到今天,“瘘口胶补”已成治疗肠外瘘的主流方式。当然,现在使用的已不是工业胶水,而是特制的医用胶水。
被称“臭医生”
肠外瘘是创伤、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患者肠液混合粪便流到肚子里,臭不可闻。有一次,黎介寿为一名复杂肠瘘患者检查,当时患者肠液粪便外溢,一同查房的医生差点呕吐。这时,护士掩着鼻子递给黎介寿手套和口罩,黎介寿生气地说:“你不闻闻这种气味,如何能清楚了解感染情况?你戴着手套,就不能拉近与患者和家属的距离。”
在这种环境下,医生身上往往臭不可闻,但自己毫无知觉。时间长了,不少人都戏称黎介寿为“臭医生”。
有一年盛夏,他刚上公交车,不少乘客异口同声地喊道“怎么这么臭啊?”甚至有人说“谁在车上大便了?”穿戴整齐的黎介寿只好苦笑。
数项“第一”
一些患短肠综合征的患者,只能通过静脉滴注吸取营养。黎介寿通过潜心研究,发展出用普通膳食和要素饮食增加残存肠管营养吸收的方法,使很多患者脱离了静脉营养的依赖。
患短肠综合征只剩下30厘米小肠的陈航,在黎介寿治疗下,依靠口服营养液和营养素恢复了健康,并生下一个健康女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依赖肠内营养怀孕生育的“无肠女”。因小肠只有28厘米被称为“无肠少年”的小朱,经他治疗,成为国内小肠最短、依靠口服营养液和营养素生存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好的短肠患者。
40年的肠功能障碍研究中,黎介寿和他的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肠外瘘阶段性治疗方案、在国内最先开展小肠移植研究并成功完成15例小肠移植手术,率先提出了“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的科学理念。在此次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是我国医疗界唯一一项获奖项目,也是新中国以来江苏医院系统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查金忠
通讯员 高铭华
黎介寿院士在主刀手术。
通讯员 高铭华摄
最新资讯
-
08-06 0
-
04-17 1
-
08-21 0
-
08-24 1
-
医生打破常规抢救一患者"死"后一小时奇迹"复活"
08-25 2
-
08-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