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成“医械”也是逼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9-08-09 02:39:15


寥寥几句、大笔一挥,开出数张检查单,这种场景许多患者就医时都遇到过。在患者心中,“以人为本”的医疗工作已逐步被医疗仪器检查替代。近日某研讨会上,全国多位知名专家纷纷表露:医生不能成医械 。(《武汉晨报》8月21日)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滥用检查,还是滥用药物,本质上都是一种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的表现。为什么当下很多医生变成了这样的“医械”?

一些时候,正如专家所说,确实是因为医生专业技能不过关,所以只能通过大包围的检查,大包围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为什么那么多的医生诊断技能不过关?有可能是教育与培训不足惹的祸。一直以来,因为医疗人力不足,在医生培养上,我们走的是粗放式道路,门槛实在设置得过低。在当下医生的群体组成中,中专—本科学历的人占了主流,研究生及博士生学历出身的医生则寥寥可数。更为要命的是,不少人一毕业就从医,进行独立诊治工作,根本就没有经受过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此而言,一些医生变成“医械”,或许是一种先天不足,“出身不好”。

另一些时候,是变态的执业环境在逼医生这样做。中国医患关系的确已经到了一个最糟糕的时期,医患矛盾及纠纷往往一点即燃。北京儿童医院是国内专业、高级的知名医疗机构,说起医护人员挨打的频率,一位长期驻扎在该医院的警务人员近日透露,至少一天一起,有时候要好几起,被撕扯,拉拽,甚至动拳脚,至于挨骂受辱,那更是不稀奇。前几天,因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东莞长安医院医生被病人杀害。,因为这样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得太多。在这种不容许医生犯错误的执业环境下,对医生们而言,“先做检查,做全面的检查,看病再下诊断”成了一种最现实的选择。某些时候,做检查已经成了一种自保的需要,而不纯粹是病情的需要。

很多时候,因为财政卫生投入不足,医院只能创收。医院创收的压力转移到医生身上,逼迫他们只能多开检查。在很多医院,医生们被当成业务员,是一部会营利赚钱的机器。

去年,广州一位从医20多年的外科医生曾向媒体报料:现在很多医院都有经营业绩考核,医生开药首先想的不是病人,而是怎样完成业绩。他感叹:“这种风气下,想当个开便宜药的好医生难啊!不可能为了给病人省钱,让自己饭碗不保吧。”因为医疗服务的真实劳动价值被政府人为压低,医院被要求必须亏本向病人提供。但另一方面,,成了补偿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导致了在医疗机构,“以药物及检查养医”的流行与泛滥。

再回看另一幕。前不久,在谈及 “要有尊严别学医”话题时,有记者采访了广州数名三甲医院院长。多位院长表示,受目前医疗环境影响,医生生存状态确实堪忧。当地一些医生甚至反对子女学医。,就医环境好转起码需要10年。而我自己的一个判断是,要改变医生成“医械”的局面,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