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批国标全科医生出炉 将入驻社区医院

发布时间:2019-08-29 20:03:15


  担当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全市缺口仍达千人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江卉、通讯员彭义香、涂晓晨)今后,武汉居民头疼脑热可先到社区医院找全科医生首诊,如若需要,再由其安排转诊医院

  昨日,武汉首期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结业,27名全科医生将入驻社区医院,担当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例如预防保健,常见病、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体化服务。

  2009年,武汉市卫生局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按照国家标准对社区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在协和医院接受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2年全脱产培训期间,每位学员安排一位导师,指导学员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13临床科室学习。结业后还花1年时间边实践边写毕业论文。

  培训期间,学员通过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及全市统一的结业考核,合格者才拥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滔表示,提高社区医生诊疗水平,社区将承担起辖区居民初诊、预约等职能,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诊疗服务流程,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目,我省共有登记注册的全科医生200余人,其中大多由专科医生转岗培训而来。,每万名人口需配备8名全科医生。照此推算,武汉基层医疗机构要配齐全科医生,缺口仍然有数千人。

  全科医生要有8年培育期

  “全科医生不同于专科医生,如内科、儿科、妇科等坐诊的都是专科医生,他们一般在大医院坐诊,专攻专科疑难杂症的诊疗。,全科医生多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居民看小病、常见病,并做好防病的服务。

  协和医院副院长孔维佳指出,两者的培养模式不一样。我国专科医生的培养模式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经过住院医师培训后,成为普通专科医生。

  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必须实行“5+3”的培养模式,即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最后通过资格考试,才能作为全科医生执业。

,武汉协和医院开始探索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明年,该院还将招收我国首届临床医学(全科)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季湘年表示,全科医生需要专门的学科培养模式,其培养过程比普通专科加繁琐、严谨。

  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滔表示,全科医生不同于乡村医生,也不是过去的“赤脚医生”。他要了解的专业知识更综合,临床技能更全面。

  居民质疑:全科未必全能

  昨日上午,记者在协和医院门诊大厅遇到前来看病的许先生。他抱怨,很多医生不会看病,传统望闻问切难以见到,多数是寥寥几句、大笔一挥,开出数张检查单,医生都成了“医械”。大医院尚且有机器把关,而社区医院缺乏大型医疗设备,加上现在的病如此之多,社区医生哪里应付得了。

  据报道,近期一次针对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7个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三成居民认为社区医生水平低,所以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

  昨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江岸区丹水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陈妍坦言:在协和科室轮转期间,看到不少患者到大医院看小病,许多人都认为全科医生就是水平不行的医生,是“万金油”医生。

  做居民健康“守门人”

  武汉60岁以上老年人约八成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是武汉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社区老人抽样调查结果。该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所长龚洁介绍,管理不到位、救治能力有限是导致慢性病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随着居民疾病谱的变化,其工作重心已从过去的“治”转向“防”,这也是医学模式的变革。

  武汉首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上,协和医院特地安排了《医患沟通》、《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与管理》、《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医疗服务》等课程,引导社区医生更加注重医患沟通、团队合作、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多项政策激发“全能”

  今年,我省首届中法全科医师培训班上,法国专家介绍,法国医学生毕业后,由于收入相当,到大医院当专科医生和在小诊所当全科医生的各占一半。

  和法国不同,我国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收入、地位悬殊,优秀医学人才更多涌入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

  为此,武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绩效工资改革。该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滔介绍,每个全科医生人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

  与此同时,该市还为全科医生提供到大医院学习培训机会,并对全科医生在职称评定、各种奖励上给予倾斜。汉阳区第五医院与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五医院派专家到社区坐诊,社区医生到五医院科室轮转,及时更新临床技能。

(责任编辑:霍键)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