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特殊药品培训计划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发布时间:2019-08-27 22:30:15


  麻、精类等特殊药品的使用是敏感话题麻醉性镇痛药是“双刃剑”,方面超强镇痛,治疗重度疼痛、特别是癌痛效果明显,属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但如果不规范连续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流入非法渠道则成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因此,对麻醉药品必须严格管制、合理应用,防止非法滥用,同时保证医疗以及医学科研、教学上的正当需求。

, 提高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要确保特殊药品“管得住、用得上”。

  特殊药品临床使用率低

  药物止痛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疼痛,麻醉性镇痛药缓解疼痛必不可少。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存在成瘾性的观念根深蒂固,许晚期癌痛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全球吗啡医疗消耗量呈上升趋势,目我国的特殊药品消耗量偏低。据显示,中国医用吗啡消耗量1983—1989年年均总消耗量6.7kg,1991—2000年为92.5kg,2001—2006年为361kg,2007年为640kg,吗啡人均消耗量为0.22毫克,全球人均医用消耗量5.85毫克,虽然消耗量逐年增加,但中国阿片医用消耗总量问题仍然很低。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约20%,吗啡医用消耗量仅占全球的0.8%,杜冷丁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17%。

  专家表示,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是杜冷丁,但杜冷丁止痛效果差,维持时间短,容易上瘾,吗啡(控释剂型)止痛效果强,维持时间长,基本没有成瘾性,口服途径创伤小,病人依从性好。因此临床上作为肿瘤专科治疗基本淘汰杜冷丁,使用吗啡。但是临床上吗啡的口服药物较少,价格较高的注射剂偏多。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建议,生产较廉价的口服吗啡解决临床需要。

  特殊药品临床应用误区

  目前,部分临床医生认非阿片类药物比阿片类药物安全。

  事实上,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效。如果正确滴定用药剂量,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对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无毒性作用。相比之下,非甾体抗炎药长期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并且会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毒性。因此,如果能正确使用,阿片类比非甾体抗炎药更安全。

  专家还表示,对于疼痛患者,及时、按时用镇痛药才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另外,长期疼痛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因此应及早给予治疗。

  阿片类镇痛药的用药剂量,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而且,阿片类镇痛药物无封顶效应,剂量的确定应视患者个体化而定,所谓最佳剂量应该为达到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耐受之间的平衡,对于非癌痛患者也是如此。

  韩济生强调,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尤其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危险性极微。他表示,对于一个“痛不欲生”来日无多的晚期癌症病人,不应过多考虑“成瘾”,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祥的走完最后的路程才是人道的。

  特殊药品培训计划历时三年

,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持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的医疗机构、4万名特殊药品管理人员、6万名医护工作者进行特殊药品管理和临床应用培训。

,。,此次培训不走过场,培训结束后,将开展对受训人员培训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并向群众普及特殊药品知识。

  我国目前在特殊药品的使用上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用药不充分等问题,有些临床医生过度从严,有些基层医生没有经过严格培训,选择药品不准确、对药品不熟悉等,些可能导致我国麻、精药品使用不当。,特殊药品应该“管得住、用得上”。

  国家药监局2009年曾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四类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销售管理,严防被滥用或提取制毒,非处方药一次销售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

  有些特殊药品容易成瘾。一些临床上使用的止痛药比如杜冷丁或吗啡等,会令病人成瘾,依赖,流传到社会上造成不良后果。由于某原因,临床医生不敢轻易使用特殊药品,部分患者认为这些特殊药品使用手续过于繁杂,麻烦。如何正确安全、合理使用特殊药品,。(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