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近千个科研项目提升黔药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9-08-08 13:09:15
\"黔药\"出山,科技是重要的助推器——\"十一五\"以来,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持资金2.5亿元以上,扶持中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近千,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重新药创制8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4项,新建中药材植及创新药物研发平台13个,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平台建设,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赤水,珍稀名贵药材金钗石斛已能大规模种植,目前已达2.9万亩,预计\"十二五\"期末将达10万亩。赤水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金钗石斛生产基地,即得益于省科技厅支持的\"金钗石斛组培育苗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处领先水平。
在施秉,依靠科技支撑,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有三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的种植基地县。其中,先后获得国家18项科技成果的\"施秉太子参\"成为知名品牌。
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共同经验\"。贵州同济堂于2007年率先在美国上市,近3年净利润增加了10倍,跨入中国中药行业利润前30名,其高增长活力,来自于1997年以来承担的项国家级省级中药科研项目,极大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贵州威门药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方式自立\"苗药头花蓼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的研究课题,不仅填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空白、为贵州头花蓼产业链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使企业在优质中药资源的研发中占得先机。
贵州百灵坚持利用生物技术以地道药材的良种繁育为企业的战略核心,不断进行科技投入,致力推出高科技含量和高品质的产品。分别与贵州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合作建设了两个研发平台,形成各种药材提取工艺研究能力,以及涵盖全部液体与固体口服制剂成型生产的中试能力。
资料显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研发能力增强:2006-2010年获得中药新药证书18个,目前在研中药新药120余个,其中32个获得临床批件,中药新药注册申报26个。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形成20个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框架。太子参、石斛等一批地道品种的育苗及种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此外,通过鼓励扶持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省制药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150家企业的500余条生产线(车间)通过GMP认证。
科技是提高中药产业水平、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的决定力量。近年来,贵州省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和中药研发平台的建设,引进和培育研发团队,根据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需要,对涉及从事中药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县乡农技人员、中药材种植户,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政策、法规、知识产权等培训,结合农业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药农中药材GAP种植技术等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培训药农近10万人次。
据悉,\"十二五\"期间,中药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专家预测,未来10年,甚至长一段时间,国际植物药市场的增长势头会保持在10%以上。在贵州省,药品生产企业每年生产中成药、民族药需要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药材665种,投料2.16万吨,其中60%左右原料中药材需从省外购进。
省委、省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做大做强特色新型工业产业的十大产业之一来打造,要求民族医药总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20%以上,到2015年达到500亿元,同时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来进行培育,提出发展50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王宁)
最新资讯
-
12-12 1
-
08-16 1
-
08-25 0
-
01-25 0
-
08-14 0
-
08-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