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衰退 医改政策利好:外企看好“中”药

发布时间:2019-08-09 12:10:15



  农历牛年正月初(1月26日),世界最的制药企业辉瑞(Pfizer)对惠氏(Wyeth)进行了并购,金额680亿美元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渐扩散的关头出手,医药行业并购大幕拉开。

  《第一财经日报》就此话题采访了艾意凯(L.E.K)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陈玮,作为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的负责人,陈玮一直在帮助不同成长阶段的行业内企业开拓其在中国的商业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增速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陈玮:金融危机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的确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毕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之一。不过,金融危机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不会像对其他行业的影响那么大,比如说纺织行业。

  对国内医药市场而言,。比如,央行不断降息降低了医药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

  《第一财经日报》:新医改方案已经推出,你觉得哪一类的企业将受益?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众多,是否将形成新的一轮优胜劣汰的格局?

  陈玮:医保覆盖人群的继续扩大将给医药企业带来大的市场。但是,那些低水平的小药厂会被市场淘汰。中国制药企业太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是行业的共识。比如,仅诺氟沙星这简单的药品就有900多家国内药厂生产。

  许多低端的小药厂迫于价格竞争的压力而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上走捷径,也没有完全遵守GMP的要求。随着市场的完善和政府对GMP要求的提高,许多小企业将被淘汰。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依赖出口产品的医药企业,2009年是否将是艰难的一年?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来保持它们的增长速度?

  陈玮:原料药的出口在2009年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不仅仅和国外的原料药企业竞争,还要和国内的其他出口型企业竞争以确保市场份额。原料药企业可以考虑逐步进行产业升级,进入附加值更高的制剂生产领域。

  中国的医疗器械出口企业在2009年有机会扩大出口市场。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医院都面临着降低医疗器械采购成本的压力,他们将会更多地考虑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我国医疗企业开始了海外并购,2009年这一情况会加速吗?很多人认为海外企业的价格已经足够低,可以进行“抄底”,你有什么看法?

  陈玮:金融危机带来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的确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创造了有利的契机。但是,在2009年是否会出现更多成功的海外并购还不好说。绝大多的企业将会更为谨慎地审视其投资计划,保留足够的现金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根据L.E.K.的调查,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就有海外投资计划的中国企业中,有71%的受访企业选择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计划;而在原本没有海外投资计划的中国企业中,更是有78%的受访者表示企业不会在现阶段作出新的扩张计划。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注意到包括辉瑞在内,国际上很多医药企业是通过并购来做大自己的,这条路是否适合中国医药企业?

  陈玮:企业对并购的选择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企业的增长战略。以往国际药企的并购经验表明,创新型医药企业往往通过并购丰富其产品线,而大型的仿制药生产企业往往通过并购扩大产能。

  中国企业在考虑并购时应当认真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通过并购所能获得的资源和竞争力。比如,如果企业并不需要通过并购扩大产能或者增加销售覆盖,并购具有相似产品线的企业意义就不大。 作者: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