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完成指标“治病救人”

发布时间:2021-01-02 06:18:15


(新闻周报2005年12月20日报道)一位普通医生,9年来孑然一身,独自调查搜集证据,举报医疗问题。


40%医疗器械在违规使用

记者:您以揭露假冒医疗器械而著称,医疗器械假冒有没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陈晓兰:比如上海,它是一个高科技汇集的地方,一种假冒产品只要在上海打开了市场,很快就会在全国普及,所以上海应该是一个重点。

记者:9年来揭露医疗黑幕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晓兰:我认为最应当狠抓那些“医学专家队伍的清理工作”。目前医疗市场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不负责任的医学专家在背后支持不法分子兴风作浪。

就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被取缔以后,,驳斥我的观点。在国内的医疗事故鉴定中不需要专家签名,一些“医学专家”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可以信口开河;由于无法可依,他们更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声音可以凌驾于科学之上!

事实上,一直以来某些医学专家和媒体对医疗体制改革有误导。医院的经营模式早已经由原来的“以药养医”转变到了“以疗养医”。所谓的“以疗养医”指的是医疗器械为医院带来的利润成为医院赢利的最主要来源,甚至能达到医院收入的2/3以上。

记者:医疗器械为何成了医院的主要“创收商品”?

陈晓兰:以前医院医生诊疗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基本的技术诊疗,而现在医生完全依赖医疗器械进行诊断治疗,如果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如果机器坏了,病几乎就看不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医疗器械,患者使用起来是有相当风险的,这种风险却没有人公开过。

记者:患者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体现在哪里?

陈晓兰:目前医院中40%以上的医疗器械是违规使用,这些在医院违规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危害无法估量。

举个例子,有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医疗器械叫“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能治疗44种病症,它最大的危害是血液污染。除了“光量子自血回输法”是经过正规渠道注册的,其他血液输液器等医疗器械全部都是没有经过正式注册的。

另外一种所谓激光治疗,是将补液进行充氧,再经紫外线辐射后输入人体血液中。制造商声称能够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氧饱和度,为人体增加一条给氧途径,用于治疗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等症。这种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记者:对违规使用医疗器械的医院,有关部门难道没有惩罚措施吗?  

陈晓兰:目前我举报的几个医疗器械被强制退出了市场。医疗器械是一本万利的东西,不要说目前没有使用风险,就算有,面对这块巨大蛋糕,医院、企业、中间商没有一个舍得放弃。这也是医疗器械揭黑之所以困难的原因所在。

比如最近我举报的鼻激光疗法问题,在举报前后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在上海市得到清理。对此上海对全市使用该仪器的医院进行100万元的罚款,但是这个罚款数额相对于它给医院带来的利润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从“以物代药”到“以疗代药”

记者:医疗器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

陈晓兰:主要是因为无法可依。

在国外有公益型诉讼,医疗器械的问题可以当成刑事诉讼的一种。在国内医疗器械不受《国家产品质量法》的约束,而医疗器械行业法规甚至对医疗器械最基本的概念和质量问题都没有明确,患者即使遇到问题取证相当困难,更无法可依。

医疗器械有它的特殊性,没有所谓的假冒伪劣之分,只有注册和不注册的区别。一种药品的注册需要经过3至7年的漫长过程,而医疗器械的注册只需要3至5个月,并且注册成本低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国外的医疗器械执行 的是完全开放的政策,,而且还实行免税等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在国外无法得到注册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大量涌进国内医疗市场。

记者:现在“医保”方面有没有新的违规趋势?

陈晓兰:有这样一个事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医保”使用者在医保费用用不完的情况下,拿“医保”到医院开一些与药品无关的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再由医生造假病史,把生活用品变成“医保药品”。医院变相成了小百货商店,大到昂贵的虫草、西洋参等保健礼品,小到牙刷、棉袜等各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如此一来,部分患者得到了实惠,医生完成了工作量,可是却拖垮了当时的“医保”制度。
这种“以物代药”的抽逃医保费用行为一度得到缓解,可是“以疗养医”的经营模式,使“骗保”行为改头换面重新登上医药舞台。

举例说来,普通针灸疗法,一次的费用是5元。由于银针成本低,可以重复使用,因此针灸疗法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5元是医院的纯利润。现在新的“磁铁疗法”与原来的针灸疗法效果相同,价格却相去甚远。

一般磁铁疗法需要配套使用高压静电治疗膜,这种膜的出厂价只有8元到9元,医院采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把发票虚开成28元到32元,医院再开给患者的价格高达36元一盒。这种膜冒充医疗用品让老百姓用“医保”开回家,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用处,最后只能被扔进垃圾桶,医保费用就这样进了企业和采购员以及医院的腰包。

记者:老百姓在使用“医保”的过程中难道没有选择权吗?

陈晓兰:由于医院的垄断地位,使得老百姓对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敢询问。此外更主要的是使用医保开药品95%的费用是医保部门承担,个人只需要负担5%。而且越是基层医院,这种现象越明显。
记者:“骗保”的责任在医生吗?

陈晓兰:现在一些医院改制,医生成了“打工者”。我曾经按照上海市医疗机构地图,走访过各区各级医院。我有两位在当医生的同学曾对着我说:“现在这种医生叫我们怎么做下去,以前我们宁可少拿,或者不拿奖金,也不去干那些违背职业道德的事,现在做不到了。”其中一个同学递给我一张罚款单,指着罚款单上的260元说:“没有完成指标而被处罚的,现在不是自己拿不拿奖金问题,而是完不成指标要你下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