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孩子“从子宫到火盆”的惨痛追问

发布时间:2019-08-15 05:59:15


  孩子“从子宫到火盆”的惨痛追问

  背景:陕西安康市农村,一妇女到当地卫生院生孩子,结果孩子一生出来就掉到了火盆里,孩子全身60%深度烧伤。孩子父亲说当时接生的医护人员都没有在场,医生却说是接生后抱孩子时失手造成的,据卫生院调查,孩子父亲所说为事实。

  华商报发表徐迅雷的文章:这是这个大冷天里最冷的新闻。孩子本来是来到温暖的人间,哪曾想进了通红的火盆!可怜的孩子,这个成人世界对你来说已不是“对不起”,而是罪孽!这是极特别、极严重的医疗事故。那个卫生院,多么的寒酸落后,一个取暖器坏了,得家属从自家带火盆来取暖。那些被停职的医护人员又何尝不是落后医疗环境的产物呢?可怜的是农民的“生”“存”状态,堪与谁说?都说“十二五”规划强调改善民生,意味着各地将改变过去的GDP政绩观,将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重要方向。“惠民生”,将如何落实在西部山区的母亲尤其是孕妇的头上?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保障她们能平安地生育下一代?我想,政府职能部门完全可以组织基层医生轮训一遍,改善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政府责任之外,社会能做些什么?在西北极度缺水地区,有个“母亲水窖”工程,捐赠几千元建个水窖,就能有效改善母亲们的生存状态。较发达地区能否学习仿效“母亲水窖”,发起一个“新生命工程”,为欠发达地区怀孕的母亲健康平安生育孩子提供帮助?

  小蒋随想:从子宫到火盆,这个婴儿“自由落体”的黑色幽默,恐怕牛顿想破头都想不到。可其的的确确发生了。可以追问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火盆为什么被放在产妇的“正下方”?这不正是医护人员接生的位置?医护人员当时不在场,代之以火盆“替岗”,这不光是渎职的问题,某些人的“用心”应当严查。不过,再多的追问对烧伤的孩子都没有意义。这个幼小的生命正在经历生死考验,即便度过难关,他和家人还要面临可能落下的终生残疾。铸下大错的小卫生院,能否承担一系列的治疗与赔偿费?有限的赔偿怎能抚平60%深度烧伤的创伤?我们总说要做到起点公平,但许多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贫与富的代际。农村基本医疗与生活保障中的“基本”包括什么?我想,至少应该保证孩子平安降生、不至于营养不良地成长、有正规的学校上……

   购置婚房为何是男人“专利”?

  背景: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15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社会调查表明,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积蓄才能结婚

  东方早报发表王艳的文章:一些发达国家公民租房成为常态,一方面是因为有着很高的公共福利水平,租房居住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人的流动性强,租房比买房更方便。反观我们,公共福利水平和租房生存所必需的配套建设非常不完善,租房只能是权宜之计。没有房产证,孩子上学就要交借读费;没有房产证,就无法获得户籍,就不能享受城市所有的社会福利……现行的很多社会制度都依托“房屋产权”而设定和存在,房子怎么能不重要?现实的命题催生了现实的理性,“非房勿扰”悄然登场。所谓有房子未必就一定幸福,但没房子基本的生活都会出现问题。这样,婚姻很可能就成了风中之萍。在我们的身边,有无数的例子鲜活而又刺痛。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一套房子,想结婚结不了,想要孩子不能要。因为没有房子,爱情失去现实基础,浪漫的激情消退之后就只有分道扬镳;还是因为没有房子,已婚的男女白天挣扎晚上争吵,用不了多久,爱情泡了汤,婚姻也泡了汤。非房勿扰,将婚姻建立在房子上,或许缺失了几分浪漫主义的色彩,但现实如此,对之进行道德审判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小蒋随想:听过一个笑话,某男士喜得双胞胎儿子,在惊喜之余感叹“又要多花一百万”——言下之意,两个儿子得准备两套婚房。这个笑话是几年前的,如今买套房一百万可能只够首付。都说男女平等,为什么女方总要求男方负责买房?旧时讲究“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女方家里出于“经济理性”不提供住房。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早就没有女孩“被泼”的说法,为何还要男方买房?不得不说,社会对男人的要求还是比对女人高。一些女孩大大方方表示购物、睡觉是自己的“爱好”,男生则得表现出具有相当的抱负与志向,既要积极投身职场打拼,还要好好疼老婆。女人靠男人属于正当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却不能靠女人,因为那会被耻笑为“吃软饭”。所以,“砖家”说房价上涨是“丈母娘的需求”、而没说是“婆婆的需求”。有一句广告语: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所以,被房子逼疯的主要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