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你作为消费者有机会索取赔偿!
发布时间:2019-08-15 06:30:15
假是消费者明知道商品是假冒伪劣的,但因为其价格相对于正品来说很便宜或者其他原因,还是购买了。这时候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消费者知假买假是否受法律保护知假买?广东高院就曾表示,欺诈是销售者单方行为,知假买假不影响定性。
一、在食品、药品领域,“知假买假”明确表示受法律保护
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
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出发,消费者即使明知食品药品为假冒伪劣仍然购买,并以此诉讼索赔时,。
二、在其它领域,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职业打假人对打击经营者的违法侵权行为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以下考虑,不宜将食药纠纷的特殊政策推广适用到所有消费者保护领域。
1、在普通消费产品领域,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是经营者的欺诈行为。经营者欺诈是指经营者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消费者作出了错误意思表示。但就知假买假的消费者而言,显然不存在其主观上受到欺诈的情形。
2、因为打假成本较小,取证相对容易,牟利性打假的对象主要是大型超市和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标识、说明等方面。该类企业往往是同类市场上产品质量相对有保障,管理较为规范的生产经营主体,而对于真正对市场危害较大的假冒伪劣产品及不规范的小规模经营主体打击效果不明显。
3、从实践中看,知假买假行为有形成商业化的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团),其动机并非为了净化市场,而是利用惩罚性赔偿为自身牟利或借机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更有甚者针对某产品已经胜诉并获得赔偿,又购买该产品以图再次获利。上述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最高院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
三、不是职业打假人的消费者知假买假,?
对于知假买假行为如何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但不乏有支持消费者知假买假受法律保护的观点。广东高院就认为:销售者欺诈购买者是销售者的单方行为,购买者是否知悉该欺诈并不影响销售者欺诈行为的构成。无论销售者销售的是食品药品还是其它商品,均不影响欺诈行为的定性。
(注: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最新资讯
-
05-26 1
-
01-30 1
-
08-17 1
-
08-20 1
-
08-25 0
-
08-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