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疗纠纷 老两口要从五楼跳下

发布时间:2019-08-13 20:34:15


,2008年泉州市城乡医疗救助累计结余资金1027.86万元。

  一边是急需钱治病的人申请不到“救命钱”,另一边是1000多万元的医疗救助金在“睡大觉”,这样的矛盾,让泉州市城乡医疗救助现状十分尴尬。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救命钱”发不出去,达不到“救人于危难”的效果?记者调查发现,泉州现行的城乡医疗救助机制门槛较高,惠及面相对较窄。另外,由于部分地区仍实行“医后救助”方式,部分等不及的病人,甚至放弃或延误了治疗。

  日前出台的《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办法》,为省内各市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指出了方向,,建议多部门合作,降低医疗救助门槛,扩大救助面。

  华侨大学一位教授表示,泉州现有的经济条件,允许在医疗救助方面做出改革尝试,这样既可解百姓燃眉之急,也可为政府赢得“信任分”.

  样本

  一条生命对医疗救助的拷问

  今年43岁的罗某鹏,从贵州来晋江打工,因筹措不到儿子的巨额医疗费,从儿子病房的阳台跳楼身亡。

  “生活和治病之间很难取得平衡。”说话的时候,家住丰泽区东湖街道的小蔡,语气里透露着无奈。28岁的他患有尿毒症已经4年多了,手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针眼。每两周,他就要做3次透析和两次贯流。一次贯流就要1700元,透析加打针也要400多元,此外,一个月吃药还要花掉一两千元。这些杂七杂八的医疗费加起来,将近6000多元。而现在,小蔡一家三口除了父亲的819元退休金和一户600多元的低保金外,就没有其他任何稳定收入。

  针对小蔡这种情况,社区居委会帮他申请了医疗补助金。每个月6000元的医疗费扣除城镇居民医保和医疗补助以外,小蔡只需支付不到2000元。但这2000元对他来说,也是“天文数字”.

  “在治病和生活之间,家里只能先把钱用在治病上。”为了维持生命,小蔡家里的积蓄不仅一分不剩,还把房子卖了再以一个月200元的价格租回来住。而日常生活,也只能在治病的基础上再酌情开支。而医疗救助金,也得自己先垫付再拿着票据攒一段时间领取一次,这让一贫如洗的一家生活更艰难。

  虽然身患重病、生活困难,但与晋江市外来工罗某鹏相比,小蔡还算是幸运的。

  今年10月20日,贵州来晋江打工、今年43岁的罗某鹏,因筹措不到儿子的巨额医疗费,从儿子在石狮的病房的阳台跳楼身亡(详见本报2009年10月21日A8、10月24日A9版报道)。此前为了给儿子治病,罗某鹏四处借债,甚至冒险借了高利贷。最终,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唤起了社会的关注,他的亲人也得到补助金和医院的减免医疗费,挽回了儿子的生命。之后经了解,罗某鹏之前未曾向有关部门申请医疗救助。而实际上,外来工也基本不在医疗救助的范围之内。

  有网友评论说,罗某鹏用他的生命,拷问了现行的医疗救助机制,这种方式太过沉重。

  现状

  去年结余1000多万救助金

  一方面,部分困难群众难以享受医疗救助;另一方面,有限的救助金却出现了大量结余。

,目前泉州市医疗救助资金按照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年100元、农村低保50元的标准筹集,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其中鲤城、丰泽按常住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筹集。2009年1~9月,泉州市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28万元。按照医疗救助覆盖人数计算,人均筹资水平仅95元,而2008年城市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429元和221元,个中差距一目了然。

  存在差距不仅仅是医疗保健消费一项。泉州市住院城市平均封顶线为11136元,农村为7437元,而城乡医疗救助中泉港、南安、德化等3个县、市的封顶线低于4000元,全市人均救助水平仅为812.68元/人·次。微薄的医疗救助金,对患有大病、动辄花费数千上万元的救助对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此外,医疗救助筹集资金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差也很大。由于医疗救助门槛设置较高,一方面,最终造成一部分困难群众难以享受医疗救助;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却出现了大量结余。在2008年,城乡医疗救助累计结余1027.86万元。

  原因

  是什么让救命钱“睡大觉”

  为了使救助资金不超过财政负担,审批门槛设置高;医后救助方式,让许多没钱预支的病人放弃或延误治疗。

  门槛过高 很多病人申请不到

  是什么原因造成有限的救助金大量结余?

,现有的医疗救助大部分只将城乡低保对象、优抚五老等纳入救助范围,鲤城、丰泽、晋江、石狮等地才将因重大疾病个人负担较高难以维持家庭生活的特困边缘户,也纳入救助范围。事实上,边缘人群,像罗某鹏一样的外来工也很容易因重大疾病导致家庭困难,但却无法享受医疗救助。

  此外,在开展的医疗救助中,重大病种救助的范围也过于狭窄,在范围制定上,除鲤城、晋江、石狮外,其他地方大多只对规定的重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抗排异反应治疗等进行救助,而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救助比较少。有限的救助范围也导致患有其他不在救助范围内疾病的困难群众,无法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的门槛过高,导致很多急需救助的困难人群得不到应有的援助。”这名负责人说。

  对于各地救助范围普遍比较窄、救助水平不高、救助资金结余过多的原因,相关负责人分析,一是相关部门存在资金的顾虑,“为了使救助资金不超过财政负担,各地才普遍采用高门槛的方法”.另外,缺乏准确的测算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医后救助 救命钱不能“救急”

  除了鲤城、晋江、惠安、永春逐步实现医前救助和医后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外,泉州其他地方均采取医后救助方式。这使得缺钱治病的人,需要先自己支付医疗费,再去报销。

  据介绍,在泉州,救助对象要拿到医疗救助金至少需要11个工作日,具体流程如下:救助对象向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提出申请,由居委会审核后交由街道办事处审核,,由区医保中心核定金额,在社区公示3天,,。

  “医后救助的最大弊病并不是等待时间的漫长,而是很多人根本没钱去医院住院或者治病,就更谈不上在拿到票据后来领取医疗救助金。,实际上,很多救助对象没有预支能力,只得放弃或延误治疗。

  解决之道 “三保险” 一站式结算

  资助所有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起付线以下的费用予以补助;二次救助享受医保后仍有困难的对象。

  就在《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办法》出台之际,,详细阐述了目前泉州市医疗救助遭遇的困境,并力求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解决“救命钱”花不掉的问题,真正把“救命钱”花在刀刃上。

  但由于医疗救助涉及包括卫生、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先资助所有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然后对救助对象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的费用予以补助;再对享受医保后仍有困难的对象进行二次救助。同时,学习借鉴我省南平邵武市“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依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医疗救助管理系统,为救助对象提供简单和快捷的救助服务,切实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就医难问题。“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包括医疗救助工作涉及卫生、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尤其需要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间的衔接与合作。

  他山之石 邵武医疗救助“零门槛”

  邵武市作为福建省医疗救助试点,已经完全取消医疗救助门槛,实行零起付“,取消救助的病种限制,将城镇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起付线纳入救助范围,所有救助对象只要住院即刻享受医疗救助。此外,还将多头审批变为一站式结算: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由医保中心统一管理,随后医疗救助金也由医保中心发放。由民政部门确认救助对象身份,农村医疗救助按年度向医保中心提供对象名单,由医保中心办理审核和救助金发放。

  2009年初,邵武市启动了城市医疗救助管理系统,救助对象持医保卡即可到定点医院就诊,出院时,通过系统将医疗费分为医保报销、民政救助和个人支付三部分,救助对象只需支付个人部分即可出院,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的部分由定点医院垫付。

  专家:解百姓燃眉之急 可加政府”信任分“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少牧:”入学难、住房难、就医难“三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老百姓。政府也做了不少改革,但就目前而言,整个改革的模式还不甚成功。在他看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一直都捉襟见肘,虽然要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还是杯水车薪,没办法真正解决就医难问题。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结余,一方面也是制度方面的缺失。政府出发点是好的,但整个把关谨小慎微,对救助对象该支付的不到位,更别提大数额的医疗救助。泉州的经济发展还是有一定条件的,很多改革的尝试发自泉州,这方面同样可以考虑走在前列。

  对政府而言,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应该是互相的依托关系,而不是各自为政,要达到互补的效果,才更加完善。政府应该深入社会调研,将有限的救助资金用在最危急、最有需求的对象上。这样,不仅仅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拯救一个家庭,更可以赢得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尊重。同时,政府还可发动社会力量,争取多途径筹措资金来推动这一工作,取得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