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新闻报道应具大局意识

发布时间:2019-08-28 17:54: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卫生新闻资源也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个焦点,一支卫生新闻记者队伍应运而生。卫生新闻记者关注医疗费用、医疗技术、医疗风险、医患关系,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是卫生部门与老百姓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个别记者一味追求炒作、迎合读者,忽视自己应具的社会责任感,给普通百姓、医疗单位乃至医疗行业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炒作新闻给公众造成错觉。一些卫生新闻记者热衷于医疗卫生行业中特殊个案或问题报道,时间一长,给公众造成错觉,让大家以为这是卫生领域的普遍现象。比如一名记者听信患者单方之词认为医院多收医疗费,为追求轰动效应,记者并没有到医院认真核实了解内情,而是匆匆成稿见报,还自认为为百姓申张了正义,曝光了丑恶,却不知院方有太多话要说。记者可以再写一篇后续报道,媒体也可以发表更正,但给老百姓留下的却是“医院太黑,多收患者医疗费”的印象。卫生新闻记者应多到医院了解医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紧紧抓住那些个别不良行为进行炒作。

  二、妄下结论激化医患关系。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都遇到医疗纠纷,而且医疗纠纷的数量以每年10%至20%的幅度增长,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许多伤害。卫生新闻记者在报道此类纠纷时,一定要以权威鉴定为依据,切不可对医疗事故妄下结论。如,一位医生在给一少年做超声检查后做出结论:“未见左肾”。“孩子的左肾哪去了?”家长认为“孩子曾在省级医院接受过肾脏手术,左肾肯定被医生私下切除,给他人做肾移植了!”在医疗事故鉴定还没有进行时,个别卫生新闻记者凭主观想象就给医疗纠纷定性,并用过激言辞丑化医院和医务人员。而事实是少年的左肾因病变萎缩了。卫生新闻记者这种想当然的推理,不仅是对事实的不尊重,更激化了医患矛盾,干扰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审判

  如何把握对医药卫生报道的尺度,需要卫生新闻记者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卫生新闻记者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公正、客观、理性的态度,准确抓住报道重点,注意政策解读。正确的做法主要有两个。

  一、多做政策解读和宣传。对于卫生行业来说,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重大疾病;难点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卫生新闻记者抓住这两点,就抓住了医疗卫生报道的主要矛盾和重点。比如医疗体制改革,媒体首先要对改革进程有透彻的政策解读,正确把握。有些媒体、专家不顾我国国情和经济基础,把老百姓对医改的期望值抬得很高,说一些达不到的要求。媒体应该积极沟通行政部门了解医改动态,获取各方支持。作为卫生新闻记者应该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因此,重视对公共健康问题的报道,体现了记者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也必将被读者所认同和尊重。

  二、理性报道医疗卫生事件。卫生新闻记者对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等敏感问题要深入了解,慎重报道,避免引起社会的群体性不安。卫生新闻记者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让矛盾双方都有一个“说话”的机会,这样的采访结果才能让受众信服。面对纠纷,如果媒体报道不当,事情就可能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过多医疗纠纷报道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相互提防不信任,双方剑拔弩张最终会使医生的服务质量下降,卫生行业、医院、患者都受伤,这当然也不是媒体所期望的结果。

  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承诺,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应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卫生新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卫生新闻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更为重大。卫生新闻记者履行新闻责任,除了要遵循一些共性的新闻传播普遍规律与基本原则,,及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党性原则、、大局意识。(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