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

发布时间:2020-12-21 03:13:15


  核心内容:财产保全是为保障免受损失,而采取的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其会面临着怎样的法律风险?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认为,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执的财产,或者被告的财产,对案外人的财产不得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一般也不得采取保全措施。所以,财产保全的范围,不能超过申请人请求的范围,或者不能超过争议财产的价额。采取保全措施,只能在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范围内,才能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使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实现,也避免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在追收债务过程中,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诉讼前或者在诉讼过程当中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一)申请财产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财产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

  (三)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

  (四)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