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阻碍职业病防控网的建成

发布时间:2019-08-17 11:34:15


  “有人管、能管住、管得好,是广东职业病防控的思路。”一位长期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30年来,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电子、冶金、建材、皮革、陶瓷等职业病高风险工业产业群,吸引了数千万的产业工人,也带来了沉重的职业病防控压力。

  如何盯紧难防的职业病?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强化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建立职业病防控治一体化管理体系,探索出了独特的“广东模式”。

  依法防控 全省一盘棋

  “未来一段时间,广东省职业病危害事件将继续处于高发和上升态势,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峻,防治任务繁重。” 广东省卫生厅一位负责人指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时,要全省一盘棋考虑,改重点盯防为全面盯防。”

  广东的职业病防控压力众所皆知,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多,二是接触职业危害人群多。据了解,在广东上百万家企业中,有多达42万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540万产业工人与苯、二氯乙烷等有毒物质接触。

  怎么防?关键要有队伍、有机构。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已建立了3000余人的专业职业病防治技术队伍和700多人的职业卫生监督员队伍。从机构来说,广东构建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县三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构建了防控网络体系。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甚至还构建了功能齐备的镇(街)一级职业病防治机构。

  广东依托队伍和机构,加大了监督力度。自2002年以来,全省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事件和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罚达300多宗,仅2009年就对10万家单位进行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根据目前的职责分工,职业病防治链条中存在着卫生、安监等多个部门 “多头管理、各管一段”的现象,导致职业病的防、治分开,给职业病管理“一盘棋”带来变数。

  对此,早在2002年,广东省就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职业病防治体制与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卫生、发改委、劳动保障、、安监等13个部门,以加强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和力量整合,推行职业病防治一体化管理模式。

  依靠科研 推动技术发展

  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采访时,该院院长黄汉林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去年,我们受邀请参加某医院1名怀疑中毒性脑病的病人会诊,但是我们怀疑该患者为职业性二氯乙烷中毒。我们马上向卫生厅报告,并立即组织专家前往现场,在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配合下,通过采样分析确认场所二氯乙烷严重超标。病因明确后,我们再次向卫生厅报告,并建议行政部门采用责令停工、追查胶水源头与流向、对员工进行应急检查等措施,成功堵住了一次职业病风险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