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合同期满,大学生多数顺利转岗

发布时间:2019-08-09 08:48:15


  “村官”合同期满,大学生多数顺利转岗

  导读: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活,许多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都已经顺利转岗。其中北京连续两年都有92%的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顺利转岗,其中四成以上选择留在基层、从事“涉农”工作,反哺农村干劲十足。从流动发展的情况来看,企业是卸任“村官”的一个重要去向。

  “如果没有3年‘村官’历练,估计我都不会跟农村有关联。如今,我们中很多人都选择在村镇银行、农科院等‘农口’单位工作。”曾经在北京昌平区当过大学生“村官”的王志民说。

  2009年以来,北京连续两年都有超过九成的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成功完成从“卸任”到“转岗”的角色转换。这些大学生“村官”,四成以上转岗从事各种“涉农”工作。他们离任不离“农”,离岗不弃“土”,成为北京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任期培养创业本领

  两名大学生“村官”离任后办起民俗院,成为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

  2006年以来,北京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5年来先后选聘5批12392名大学生“村官”,实现了“每村两名大学生”的预期目标。市里出台工资发放、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规定,在组织人事、工资福利、户籍档案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全力扶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各区县、各乡镇分层分类实施培训,5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000余个,座谈会1000余个,培训大学生“村官”10万余人次。上岗后,敢于压担子、派任务,通过项目会诊、多岗轮流等形式,拓宽锻炼的领域和范围。经过任期的锻炼,离任后的大学生“村官”很快成为创业模范。

  在昌平区当“村官”时,王志民跑单位、跑社区、跑花店,帮村里的花农稳定了客户、闯出了市场。然而,由于缺少资金,花农无力扩建大棚,种植规模老上不去。本可赚到的钱揣不进腰包,大伙干着急没办法。合同期满后,王志民成了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员,走出农村又反哺农村,他和同事在1个月内跑遍曾工作过的村镇,为史家桥乡花农送去16万元贷款。

  有了资金,村里的4座花卉大棚很快建了起来,由此花农每年增收至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