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老职工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0-07-04 06:46:15


  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老职工问题探讨

  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我公司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从国有老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的国家职工变成了企业的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主人。大部分员工在企业的改革中尝到了甜头,为企业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俗话说:“针是没有两头尖的”。不可否认,企业的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而这阻力,主要是集中在老职工群体身上。所谓老职工群体,是指上一世纪60—70年代期间参加工作,并长期在企业的简单劳动工作岗位作业的职工人群。他们是计划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工人,为国企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近年来,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了,职工对改革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老职工群体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依附心理较强。很多老职工仍抱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陈旧观念,认为进了国企门,就等于捧了“铁饭碗”,单位要负责他们的生老病死,收入只能升不能降。一旦改革触及到这些问题,他们就感到断了生活后路,十分期望得到改革的保护;二是知识、身体老化,接受能力降低。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在学校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加上这一年龄段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加大了对学习、掌握新技能的难度;三是生产岗位单项,作业技能局限。国企实行一人一岗制,工人对前后工序不掌握,相关技能不了解。如电焊工不会接电焊机的电源线,机修工对机电一体化的故障一筹莫展等情况普遍存在。

  上述分析表明,老职工群体在国企深化改革中已成为弱势群体。其原因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当时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的问题。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顺利推进国企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保护老职工群体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投身改革,是保证国企深化改革和顺利推进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下面谈一谈本单位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认识,转变陈旧观念。

  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职工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职工对企业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一是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国企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统一老职工的思想认识;二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各种会议和个别谈话等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式,广泛听取老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讲解国企改革政策、规定和大家关心的各类问题,进行双向沟通;三是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明确各车间、。本部门的员工思想如出现波动,责任人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解决,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于萌芽状态;四是对各类困难比较突出的或思想认识较为典型的职工,领导必须亲自过问,落实专人做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国企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历史选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职工才有可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所以,我们要鼓励老职工自觉投身改革,努力适应改革形势,消除国企就是“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的陈旧观念,树立“独立、竞争、发展”的意识,正确看待国企的各项改革措施,增强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信心。

  二、在工作中实施有情操作,帮助老职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无情改革,有情操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作为改革方的制定者和推进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制定积极的改革措施,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将改革推进到位。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又要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有情操作”。对老职工的要求要理解、同情和支持。一是岗位留用优先。改制中,裁减企业冗员,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是一项首当其冲的工作。在对各岗位进行科学的定编、定职、定员,并在公开、公正、择优的前提下,规定年龄较大或患病需照顾的职工在名额范围内可优先选择,确保他们的工作;二是鼓励择岗竞争,在企业改革中,通过竞争上岗,使他们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优势,从而达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三是视情况妥善安排。对那些从原岗位上被裁减或竞争“失利”的少数员工,实行指令性安排,尽力保证他们有一个工作岗位;四是鼓励在职学习,明确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技能条件。调动老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近年来,本单位先后有数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技师和高级技工资格证,切实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本人的市场竞争力。

  三、关心老职工实际利益,在分配上保证基本收入以安定其生活。

  现代企业是由经济利益驱动、利益目标凝聚的经济组织。职工在企业从事某一工作岗位,就意味着将得到某种报酬。深化企业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本质是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利益调整。对此,,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利益分配手段来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本单位的一线生产工人实行的是提成工资方案。职工的收入直接受企业经营的盈亏、个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大小、服务态度的好坏以及行业的淡旺季影响,容易出现个人收入时高时低,职工之间收入悬殊等情况。特别在企业的经营遇到一定困难时,一线员工的收入更是难以保证。为切实解决好职工的实际问题,保证职工,特别是老职工群体改革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一是保证每月基本补贴;二是根据企业需要的学习培训,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安排老职工,并给予工时补贴。这样,既可提高其工作技能,又能保证其收入;三是正视老职工年老力衰、体弱多病等现实,业务派工时重点照顾老职工,尽量安排一些体力支出较少、工作难度较低的工作;四是充分发挥老职工的技术特长和经验,派工时安排以老带新,让其指导新入行的员工,制定的工时定额中由师傅占“大头”,收入向师傅倾斜。通过这些措施,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帮助和关怀,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他们对企业改革的支持和拥护。

  四、在生活待遇上,采取有效措施,让老职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老职工群体曾经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是谁也抹杀不了的。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老职工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他们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下,收入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对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企业的内部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同时还注重在生活福利待遇上考虑周到一点。本单位制定的措施都充分考虑一线生产工人特别是老工人的利益。在职工遇到生病或家庭出现问题等情况时,坚持“六必访”工作制度;针对本单位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都比较恶劣的情况,为体现后勤管理人员与一线生产人员同甘共苦的精神,我们规定办公室等后勤部门在夏季中午前尽量不开空调;近年来,后勤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人员没有单独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度假等活动;本企业发的福利性慰问金、补贴款均不按职级、不分档次。这些做法,使一线生产员工特别是老职工深深感受到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与他们同舟共济的,加强了他们作为企业主人翁的意识,赢得了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和对各种改革工作的支持,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为集团公司更好地推行“五创战略”和星级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不容置疑,企业推行改革难,国有企业推行改革更难,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推行改革更是难上加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改革要有成效,,也要在实施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根据企业老职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方法和措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老职工的问题解决得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作干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相信,通过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企业改革的步伐会迈得更快、更大,我集团公司的改革一定能够顺利进行

【延伸阅读】

股东权益

公司法全文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