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散“职工持股会”?
发布时间:2020-02-29 16:14:15
如何解散“职工持股会”?
一般而言,职工持股会解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股权公司化和股权信托。
一、股权公司化
股权公司化可以直接转让股权给相关持股主体,也可以在清算的基础上(即在持股会会员少于50人以下的情况下,原会员转化为工商实名股东)成立新公司。
退出程序一般为:
1、公司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宣传政策。
2、公司成立工作小组,拟定推出方案。
3、制定股权推出方案。
4、召开职工持股会全体会员会议,审议方案。
5、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资产进行审计、评估。
6、对资产评估报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10个工作日)。
7、。
8、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9、再次召开股东会,审议股权公司化具体操作细节。
10、进入工商变更程序。
股权公司化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容易形成较为清晰的股权结构,但操作难度却较大,因为利益主体发生了变化,需要充分考虑那些不再持股的职工。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十分谨慎,并且不能简单化。要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职工心态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这也是因为目前关于历史遗留的职工持股会,是既往不咎还是限期清理,始终没有明确的说法。在缺乏政策、法规支撑的情况下,强制职工退股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内部矛盾。举例而言,有的企业设立的职工持股会带有很强的福利性质,甚至于员工认为是集资,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持股会的清理解散就比较容易。相反的,有的企业员工的“股东意识”比较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计比较稳妥的方案来平衡主要的利益关系。
二、股权信托
股权信托则是将全体职工持有的股权信托给信托管理机构,由信托机构以受托人的身份持有企业的股份。这是,将根据信托合同所约定的股权管理办法,由相应的机构取代原来职工持股会进行内部股权的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利益主体相对未变,仅对决策权力进行调整,因此变化较小,操作阻力也相对较小。但是,具体实施的相关成本费用较高(主要是信托费用的产生)。另一个方面,应当认识到这是对以前不规范的股权管理形式规范化的一个过渡途径。它并没有直接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而只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股权管理办法,逐步实现股权由分散到集中的一种手段。由于股权信托的方法相对于目前的职工持股会形式,在法律上更加规范,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回避,因此在许多企业的二次改制过程中,引起了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职工持股会解散之后,企业往往仍然不能脱离职工持股的范畴。在方案设计时可以参考国外职工持股计划(ESOP)的原则:
1、参与原则,即要求公司职工广泛参与,至少有70%的职工参与;
2、 有限原则,即限制每个职工所得股票的份额;
3、按劳分配原则,凡付出劳动的职工就应获得收入,如同投入资本就能获得利润一样。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原则进行调整,以经营管理层和业务骨干层持股为主,适当拉开差距,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当然每一家企业各自的业务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管理模式等各种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在制定股权方案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个性特点制定有利于企业长效发展的合理而又科学的股权设计方案。
【延伸阅读】
股东权益
公司法全文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资讯
-
05-18 1
-
09-08 1
-
04-17 0
-
04-16 1
-
08-10 1
-
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