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不足之处

发布时间:2019-08-27 11:42:15


  论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不足之处

  摘要: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以其独特的融资优势,在融资渠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从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历程入手,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行性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债券;债券融资;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

  在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已经有了一段不算短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企业债券出现。1987年,我国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将企业债券的发行纳入了国家的资金管理计划。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速度缓慢,企业融资结构中股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比重过大。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及特有的银企关系所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使企业无法通过债券融资得到财务杠杆效应和企业治理效应方面的收益。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对整个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 我国企业债券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从1984年开始,一些企业出现了自发向社会或内部集资等类似企业债券方式的融资活动。发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收益的现金流量预测,自主决定发债规模、债券期限、利率等。因未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当时发行企业债券被视为破坏经济和金融秩序的乱集资。

  1987年3月27日,,国家开始对企业债券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总额控制、分级审批的制度,改变了企业债券发行的无序状况,从此,企业债券市场真正开始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的使命。这一阶段的企业债券市场充满了很多非理性成分,许多企业借发行债券之名,乱行集资,干扰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较多的企业债券(特别是地方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问题,使刚刚步入相对规范的债券管理制度受到冲击和影响。

  为了加强对企业债券的管理,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条例规定,由国家计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任何部门不得擅自突破企业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

  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债券的管理,规范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1998年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这一阶段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实际上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为国家批准的大中型项目筹集资金,实际上已将一般大型和中小型企业排斥在发债行列之外。

  2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来引导其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该成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资本市场发育与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适应,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2.1政府干预过多。

  企业债券在我国从被纳入管理渠道开始,就有着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企业对企业债券是否发行、发行数量、发行价格等方面无权自行决定。政府每年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产业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等需要对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在发行额度之外,即使企业有债券融资的要求,也无法利用这种融资工具。

  2.2市场结构不合理,交易不活跃。

、地方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四个品种。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抵押担保债券、资产担保债券、附新股认股权公司债券等,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运用。企业债券品种少,导致企业无法选择适合本身筹资要求的品种来发行,同时,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要。我国企业债券的交易目前只能通过沪深两个交易所完成,缺乏场外交易市场,这与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以场外交易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其它交易市场为补充的成熟交易市场体系存在明显差异。

  2.3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比例较少,而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就更难。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措生产经营资金,可以依照本法发行公司债券。该法律条文明确了对发债主体的限制:在所有制上基本为国有企业;在行业方面大多为基础性行业;在企业规模上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因素阻碍了众多经营良好的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进入企业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2.4中介机构运作不够规范。

  债券融资中介机构包括信用评级机构、承销商及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评级机构。目前,我国缺乏对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监控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得有些中介机构对企业债券的评级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更有甚者,中介机构与部分企业串通起来欺骗投资者,向社会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为一些不具备发债能力的企业创造了发债机会,潜伏了兑付的危机。

  3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建议

  要拓展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发展债券融资,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因为,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重,能够提高全社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改变金融风险过多地集中在银行的状况,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1发挥政府在企业债券融资中的作用。

,使政府管理的职能逐渐从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调整到以经济管理手段为主的位置上来。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来实现宏观管理,通过改善宏观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更多地采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管理经济。改变对企业债券的错误认识,改变现存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制度,改变对企业债券融资的政策性导向,。

  3.2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

  市场化融资主体的培育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横向信用体系的建立要求社会在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包括政策、法律、制度和信用评级等多种手段。但最根本的是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的我国公司制企业和公司制金融机构,才能拥有真正独立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也才能成为真正理性的“经济人”或市场主体。另外还须建立一套企业债券偿债保障机制,加强债券风险制度建设,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为此,要以制度创新为基本手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事前风险控制机制、事中风险监控机制、事后清偿保障机制。

  3.3逐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建设。

  解除有关法规对企业债券利率的管制,推动企业债券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发债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各项重大信息,提高企业债券相关问题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对发债公司的监督约束力度。作为发债企业,不但要在企业债券发行前对发行人基本情况、有关承诺以及投资者必须知道的条件等信息进行详尽的披露,还要定期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披露,另外在企业出现可能影响到债券到期兑付的重大问题时随时进行披露。

  借鉴美国的做市商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考虑让证券承销机构充当“做市商”的角色,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加快企业债券品种创新,丰富企业债券品种,建立品种多样、功能齐全、利率灵活的企业债券品种系列。根据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应当从发行主体、期限、利率、品种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3.4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投资者结构。

  一个成熟市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多寡和质量,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繁荣,加大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力度,也是保持市场活跃度的有效途径。机构投资者在债券市场的发展、规范和完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是专业化的投资,能够起到维护市场稳定和增强债券流动性的作用,没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难以扩大。

  要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就必须放宽对企业债券投资者的限制。首先,要吸引银行资金、保险资金等进入企业债券市场,放开对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券的管制。其次,要考虑设立以企业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企业债券基金和企业债券类委托理财,利用其专业化的投资优势,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介入企业债券市场的便捷途径。  3.5完善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债券投资价值、偿债能力以及风险程度等方面的评估。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对于企业债券融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要保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就必须让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并承担责任、独立客观行使职能、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生存的经济实体。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设立公正、客观、全面的信用评级指标系统,以供广大投资者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社会监督,防止各家评级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通过降低评价标准进行暗箱操作。,同时加大中介机构的市场参与责任,,,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预警性。

  企业债券不仅是企业融资、增加资本性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为资本市场提供固定收益,从而为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提供了依据。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不仅可以为企业筹措大量资金,更有力地支持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需要,为企业开辟一条长期的资金融通渠道。对绝大多数经营良好,又急需扩大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结构的企业来说,企业债券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安义宽..宏观经济管理.2006.

  [2]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武宝杰.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上海会计.2004.

  [5]陈强.企业债券融资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投资研究.2005.

  [6]吴腾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经济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