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可能蕴含系统性风险

发布时间:2019-08-30 17:44:15


  核心内容:中国上市银行一季度发布的经营业绩延续了2012年时的强劲表现,似乎证明它们成功顶住了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然而投资者们却并不这么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工中建交四大银行的市值至少是其账面价值的3倍,即使2010年上市的农业银行市净率也一度达到2.5倍。而现在,国有五大银行的市值仅略高于其账面价值。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呢?难以量化的影子银行是首要因素。中国央行在其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以专栏的形式警示了资金池理财产品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不单独核算投资收益、期限错配、资产和负债的双重表外化、信息不透明、权责不明确等。这份报告同时显示,截止2012年末,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已达到3.1万支,资金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64.4%。

,但真正的风险仅限于此吗?如果理财产品的资产池汇集的均是优质资产,即使适度进行短借长贷的期限转换业务也不能称之为“期限错配”;相反,如果资产池对应的是不良资产,即使资金与项目一一匹配也依然存在风险隐患。资产和负债的双重表外化也牵涉同样的问题:目前鲜有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发生违约,但表内贷款却存在相当数额的呆坏账记录。

  理财产品投向资产的质量是风险是否可控的关键,而在风险把控方面银行比客户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这也是客户缴纳手续费由银行代为理财的原因,因此,即使做到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和权责明确普通客户也难以真正理解产品的风险。。然而目前银监会仅对资产池中的资产类别进行核定,对于单一理财产品仅由银行在发行前10日将发行计划和风险评估交由银监会报备。

  这就难以避免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有动机在某种目前收益颇高但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资产上加大配置比重:比如城投债。银监会关于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下发后,由于降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占比的压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纷纷加大债券配置力度,城投债又遭遇了新一轮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