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加速并购退出 称不上市就上吊
发布时间:2019-12-12 20:50:15
核心提示:“不上市就上吊。”投资界曾流行的这句戏言背后足以可见投资机构对于IPO退出渠道的严重依赖,然而眼下的“世态炎凉”已让越来越多的机构不愿意“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从当前资本市场大环境来看,境内IPO审核趋紧,等待周期较长,二级市场持续疲软,回报大不如前,而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尚未重建,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通过IPO方式退出的阻力已越来越大,另谋其他的退出通路成为了摆在VC/PE面前的现实问题。
“IPO和并购就像是机构退出的两条腿,一条腿短了,另一条腿势必就会显长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
受投资周期过长、基金存续期即将到期、被投企业在管理或运营方面出现困难等各种因素影响,PE开始加速并购退出的可能性,甚至于一些之前被机构追捧的明星企业,如今其背后的投资机构们也已行动起来。
比如今年6月,北欧乳制品巨头丹麦爱氏晨曦与蒙牛乳业[微博]及中粮集团达成协议,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收购私募股权机构厚朴基金所持蒙牛5.9%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战略股东,厚朴基金实现退出。而9月苏宁宣布耗资6600万美元并购母婴电商网站红孩子,让此前多轮入股红孩子的北极光创投、恩颐投资、凯鹏华盈等机构悉数得以退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12笔退出交易。其中,VC/PE支持IPO上市企业有67家,涉及IPO退出交易174笔,虽然IPO依然是主要退出方式,但占比已较以往出现下滑。而股权转让和全资并购退出案例则分别达16笔和10笔,这一数字比去年前11个月共计6笔并购退出的数字则出现大幅增长。
严庆伟所在的基金今年也完成了两个项目的并购退出。“坐等IPO大门开启不现实,并非每个企业都具备上市条件。”严庆伟告诉记者,“并购退出与通过IPO上市获得的收益虽无法相比,但IPO方式的退出在当下其背后的投资成本和难度相对较高。只要投资机构在投资一些项目时,拿到的是相对估值合理的价格,并购就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退出渠道,也可以保证投资价值。”
最新资讯
-
08-23 1
-
03-21 2
-
08-14 0
-
08-27 2
-
08-04 1
-
08-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