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是对国企的提升 一个成功民营企业家的"改制"经验

发布时间:2019-08-08 22:01:15


来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消息:今年一季度联交所共完成民营企业参与的产权交易共669宗,成交金额为103亿元,分别占总成交宗数和成交总金额的56.08%和20.61%。难怪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和国资重组成了时下一个热门话题。
  有人说,商人的本性是唯利是图。上海快鹿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施建祥则告诫说:那种认为参与国企改制一定能赚钱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位5年前就参与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家诉说他的体会:改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人、对物、对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优化。如果改制不是发展,不是提升,那么改制的意义又何在呢?
  切莫盲目接“绣球”
  在参与国企的改制重组方面,施建祥算得上是个成功人士。1999年,他创办的方龙公司受长宁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接管了四家破产的国有企业,其中包括快鹿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在电线电缆行业,“快鹿”是一个与“熊猫”、“星河”齐名的著名品牌。破产了,职工的情绪可想而知;让民企来“接管”,员工竟守住工厂的大门不让民企老板进来。。5年过去了,而今的“快鹿”,产品从上海走向全国,又从全国走向了世界;快鹿集团成功的转制经验,被运用到了昆明、长沙、大连;被清华大学吸收为国企改制成功的案例。快鹿,成了民企参与国企改制的一头“快鹿”。
  “据我的了解,国企转制的过程中,大约有20%是不成功的。”施建祥说,“没有对国企和国企员工的深刻了解和广泛认识,没有对转制法律的了解,改制是不会成功的,有时候甚至反而伤害了国企。”施建祥1995年下海之前,原本在国有企业当过工人,也当过厂长,对国有企业的机制和员工都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
  “国企改制的绣球不能盲目接手”。这是施建祥的又一经验之谈。在接手“快鹿”时,施建祥通过实地考察、多方面的专家评估,认为快鹿的产品结构、技术工人、设备资产都是很有优化的可能和发展前景的,特别是有良好的品牌资源。同样,曾经有一家国企食品厂也向他发出过类似的绣球,但快鹿集团通过对产品、人员、设备和品牌的考察,认为虽然这个厂也具有一定的品牌资源,但对快鹿来说,食品是相当陌生的行业,贸然进入未必能获得双赢,因此果断放弃。
  改制不是简单替换
  转制以来,快鹿这个老牌企业焕发出了新的青春活力。总资产从5000万元上升到15亿元,年利润5000万元,每年为国家上交税收近2000万元,解决就业百余人。用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话来说:改制5年的效益超过前面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