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企业并购立足
发布时间:2019-08-04 18:16:15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外贸结构迅速优化,各项经贸事业不断发展,逐渐摆脱工业制成品长期以来进口的局面,对世界贸易的贡献显著提升,外贸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对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总额为206亿美元,世界排名仅第32位,出口排名第34位,进出口只占全球比重0.78%。到2007 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173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出口排名第2位,进出口占全球比重近8%。贸易额从千亿美元迈上万亿美元的大台阶,日本用了30 年,德国用了25年,美国用了20年,我国只用了26年。
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制成品出口比重从1978年46%提高到2007年的93.6%,机电产品从3%提高到56%;高技术产品从不到 1%提高到29%,这三个比重指标全都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外贸地位迅速上升。28年跃升26位,从世界第29升至第3,占美国贸易比重从6%提高到54%,占德国比重从8%到82%,占日本比重从 12%到128%。预计明年外贸总额可达2万亿美元,迈向世界第二甚至第一贸易大国的日子不会太远。
我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比重从0.8%提高到6.7%,对世界贸易贡献从不到1%扩大到11%,并成为美国的第三、欧盟和日本的第二、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使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真正变成了现实。目前,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达20%,海关税收占全国税收的17%,就业人数超过1亿。
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贸易政策开放积极、主动,尽管期间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等不同程度的严峻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回顾中国贸易发展道路上的大事,可以看出,中国在世界贸易舞台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贸易大事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中国经过15 年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按承诺开放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法律、旅游、交通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领域。制定、修订、废止了3000余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规模继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平均每年近 550亿美元。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启动
2006年9月20日,根据两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启动。每年两次的对话迄今为止已举行四次,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签署了多项协议。
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发展潜力大,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随着经贸合作的深入,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已成为两国就事关双方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经济问题进行探讨的重要平台。中美双方通过对话,积极解决经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摩擦,推动了双方务实合作。中美两国已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0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020.8亿美元。
此外,中国已相继与日本、欧盟、东盟等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对话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首先是解决中美双边问题的机制,同时作为对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具有其世界意义。
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交换并购境内公司
2006年8月8日,。这个于当年9月8日开始实施的规定,其亮点之一是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交换并购境内公司,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拓宽了渠道和手段。同时,开拓了境内企业海外上市融资。
针对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并购苏泊尔(002032,股吧)等外资并购案引起的对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一些担心,发展改革委表示,我国将规范外资并购管理,尽快研究制订外资并购管理规定,并建立跨部门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强调,市场的行为和作用是要保护的,不能草木皆兵,最终是依法办事。
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所有过渡性措施到期,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也于此日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全部取消。2007年,21家外国银行将在华分行改制成为法人银行。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一周年后,也开始加快“走出去”步伐,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了交通运输、电信与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表示,面对国际竞争,真正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中国银行业把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
1978年对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总额为206亿美元,世界排名仅第32位,出口排名第34位,进出口只占全球比重0.78%。到2007 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173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出口排名第2位,进出口占全球比重近8%。贸易额从千亿美元迈上万亿美元的大台阶,日本用了30 年,德国用了25年,美国用了20年,我国只用了26年。
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制成品出口比重从1978年46%提高到2007年的93.6%,机电产品从3%提高到56%;高技术产品从不到 1%提高到29%,这三个比重指标全都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外贸地位迅速上升。28年跃升26位,从世界第29升至第3,占美国贸易比重从6%提高到54%,占德国比重从8%到82%,占日本比重从 12%到128%。预计明年外贸总额可达2万亿美元,迈向世界第二甚至第一贸易大国的日子不会太远。
我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比重从0.8%提高到6.7%,对世界贸易贡献从不到1%扩大到11%,并成为美国的第三、欧盟和日本的第二、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使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真正变成了现实。目前,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达20%,海关税收占全国税收的17%,就业人数超过1亿。
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贸易政策开放积极、主动,尽管期间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等不同程度的严峻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回顾中国贸易发展道路上的大事,可以看出,中国在世界贸易舞台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贸易大事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中国经过15 年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按承诺开放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法律、旅游、交通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领域。制定、修订、废止了3000余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规模继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平均每年近 550亿美元。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启动
2006年9月20日,根据两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启动。每年两次的对话迄今为止已举行四次,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签署了多项协议。
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发展潜力大,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随着经贸合作的深入,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已成为两国就事关双方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经济问题进行探讨的重要平台。中美双方通过对话,积极解决经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摩擦,推动了双方务实合作。中美两国已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07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020.8亿美元。
此外,中国已相继与日本、欧盟、东盟等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对话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首先是解决中美双边问题的机制,同时作为对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具有其世界意义。
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交换并购境内公司
2006年8月8日,。这个于当年9月8日开始实施的规定,其亮点之一是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交换并购境内公司,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拓宽了渠道和手段。同时,开拓了境内企业海外上市融资。
针对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并购苏泊尔(002032,股吧)等外资并购案引起的对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一些担心,发展改革委表示,我国将规范外资并购管理,尽快研究制订外资并购管理规定,并建立跨部门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强调,市场的行为和作用是要保护的,不能草木皆兵,最终是依法办事。
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所有过渡性措施到期,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也于此日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全部取消。2007年,21家外国银行将在华分行改制成为法人银行。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一周年后,也开始加快“走出去”步伐,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了交通运输、电信与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表示,面对国际竞争,真正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中国银行业把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
最新资讯
-
01-11 1
-
08-08 2
-
08-27 1
-
10-17 0
-
04-28 1
-
02-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