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达自由和名誉权保护之间
发布时间:2019-08-12 17:32:15
电台、电视台的“热线直播”节目如果内容失实,并对当事人的名誉有所损害,电台、电视台是否构成名誉侵权?在舆论监督与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之间,孰重孰轻?发生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起特殊的诉讼,向我们提出了这一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
一、争议
根据《扬子晚报》对此事的报道①,事情的缘起,是安阳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热线”节目在直播中接到一起电话投诉,。尽管“交通热线”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并未对这一投诉进行任何评述,也未对事件本身作最后结论,但是,呼某还是将安阳市人民广播电台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电台的直播节目内容失实,侵害了他的名誉权。因此,他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恢复名誉。
呼某在他的民事起诉状中说,2002年5月24日上午,他在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门口执行画线公务,为防止刚刚画过的斑马线被损坏,他们在斑马线的两侧都摆有醒目的标志帽。这时,一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违章行驶,从未干的斑马线上轧了过去。他遂责令该车停下,并以毁坏交通设施的理由去纠正司机的行为、查看其驾驶证,并按规定把司机带到附近的交通岗亭处理。在那里,他将司机的驾驶证交给了岗亭的负责民警,随即又赶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20分钟后,他接到一个给该司机说情的电话,他如实将情况告之。至于后来岗亭的值班交警如何处理的,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他不了解情况。但他个人并未向司机索贿,所谓司机“找了他四五次,又买了两盒烟”等情节,均属恶意诽谤。
呼某说,在听到这一直播节目的内容后,他立即向交警支队的领导进行了汇报,支队也立即与“交通热线”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反映呼某的不同说法,节目组当时说:“等我们派记者调查落实后,再向听众解释。”但是,此后该热线并未向其进行调查核实,也没有在节目中对此进行澄清。当呼某要求电台进行调查时,电台却以“找不到司机”为由,不理会呼某的正当要求。呼某认为,电台是“企图不了了之”。作为一个公民,他的合法权益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于是,他一纸诉状将安阳市人民广播电台告上了法庭。
2002年7月8日,此案在安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由于此案牵涉到热线直播这一电子媒体极为普遍的操作方式,因此,案件的进程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呼某表示,此事一经电台播出后,给他个人的名誉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他认为:“电台仅凭一个电话,就向社会播出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投诉,致使成千上万的听众都以为我有以权谋私、向违章司机索取财物的行为。因此,电台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我的名誉权,影响了我个人的前途,也影响了公安民警的形象,更使我从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无法向单位、向社会交代,无颜面对亲戚朋友。”
最新资讯
-
08-11 2
-
08-19 0
-
08-27 1
-
08-18 0
-
08-06 0
-
05-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