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将他人至于危险境地 又见死不救 将构成故意杀人罪
【基本案情】
2010年10月,王某与李某合伙承接工程时产生矛盾,遂产生报复之意。2011年1月20日,王某约李某一起到黄某家索要工钱,王某事先纠集陈某等四人尾随其后。当王某与李某行至一水库附近时,陈某等人持棍追打李某,李某被迫跳入水库,陈某等人见状又朝水库中的李某投掷石块,李某在游向对岸逃生过程中溺水死亡。
提问:包括王某、陈某在内的五人对李某的死亡承担什么责任?该行为触犯什么罪行?
【律师解答】
王某为报复李某,指使陈某等人持械追打李某,李某为逃避殴打而跳入水库中,当王某等人发现李某在游向水库对岸时沉入水中,见死不救,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故五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具体理由如下:
一、五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
本案定性的关键在于陈某等人先前追打李某的行为在法律上产生了对李某处于危险状态时的救助义务。刑法上的不作为是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只有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是在能履行的情况下而不履行这种特定义务造成了或可能造成一定损害结果时,才能成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一般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有三:一是法律规定某些人应当履行某种特定的义务;二是职业或业务要求负有实行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三是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是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致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权利处于危险状态而产生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本案中,五被告人对被害人李某的追打行为导致李某跳入冰冷的水库中,在水中挣扎,李某的生命已经处于危险状态,而追打的先行行为属五被告人亲自实施,故对李某所处危险具有救助义务,五被告人“见死不救”行为就是刑法上的不作为。
二、五被告人具有间接故意
五被告人见死不救,对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属于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不履行救助义务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且有能力履行救助义务而不履行,致使危害结果的发生。王某等人明知李某跳入水库后,因体力不支而渐渐沉入水中,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后果,却没有采取积极救助措施,既没有跳河救人或扔其它物品让李某自救,也没有及时报警求助,故五被告人对李某死亡的后果是一种放任,属故意犯罪中的间接故意。
三、五被告人的不作为与李某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虽然李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溺水,但李某的死亡是一果多因:当时时值腊月,天气寒冷,河水刺骨,如果没有王某指使的陈某等人持械追撵李某的行为,李某不会跳入水库中;李某跳入水库发生危险时,如果王某等人履行了救助义务,李某就有可能不会溺水死亡,所以,王某等人没有履行救助义务,是引起李某溺水死亡的客观原因之一。
四、五被告人犯罪时均为成人,身体健康,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要件。
五、五被告人“见死不救”的犯罪行为,应属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
首先,王某虽然有报复伤害李某之意,但没有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其对李某的死亡后果只是持放任态度而不是积极追求;其次,王某等人没有直接实施剥夺李某生命的行为,只是客观上实施了殴打、追赶李某的行为,李某自己跳入水库,生命处于危险境地后,王某等人属能够履行救助义务而未履行;第三,本案的因果关系有其特殊性,李某的死亡是一果多因,溺水死亡是直接原因,王某等人的不作为只是间接原因。因此,五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在量刑时可予以从轻处罚。
五被告人均能积极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亲属的谅解,依法可酌情从轻处罚。
,;其他四被告人犯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