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受害者们为什么选择忍耐家暴?

导读:家暴的受害者们为什么选择忍耐家暴?

旁观者、救助者、指导者等外人来看受暴者“为什么不离开”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受暴者的真实处境和精神状态,产生了很多的误解与指责。比如对受暴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比如责怪他们是受虐狂,或者说他们“人格不独立,内心不强大”。

 

  这些对受暴者的误解和指责,让受暴者受到了二次伤害,使他们得不到支持,不断地暴露在暴力环境中,自我怀疑和沮丧无助,最终被暴力淹没,最为恶劣的后果就是自杀和杀死施暴者。

 

  没有人会喜欢被暴力虐待,危及生命,受暴者没离开施暴者,原因错综复杂,并不是他不愿意离开。

 

  所以,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个严峻的现实:受暴者不是不离开,是难以离开。

 

  离开的最大障碍包括:

 

  1、因为经济与住房的而无法离开现有的关系,没有钱财与稳定的栖身之所,使受暴者离开的愿望变成不切实际的幻想,求助于家人和朋友,同时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不安宁的因素,到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藏身,等于是自绝于社会。

 

  2、施暴者会以伤害孩子为要挟,阻止受暴者离开,为了孩子的安全,受暴者不得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一边。

 

  3、社会的歧视与家人的不合理的规劝。社会对受暴者要求承担婚姻的职责对孩子的抚养,受暴者向警方求助会以“家务事”为由拒绝受理,亲朋好友会劝受暴者以“大局”为重,能忍而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视受暴者的处境中的痛苦,让受暴者欲诉无门,在精神上感到被社会孤立和拒绝。

 

  4、为施暴者的口头承诺、哀求所动,仍对施暴者持有转变的期待,屡次被反复无常的施暴者欺骗。

 

  5、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潜在危险是,有的施暴者觉察到受暴者的离开意图,会起杀心,这使得受暴者无法轻易离开。

 

  当受暴者离开之后,生活全方位受到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支持,还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关系中,通常中因为无法克服以上所提到的具体的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回来。

 

  离开后,危险依然存在,仍旧会有一些施暴者公然实施报复行动,到受暴者单位去闹,在路上拦截,到住处恐吓与威胁,继续实施暴力,准备与受暴者玉石俱焚。

 

  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家庭暴力是公害,提高对家庭暴力的防范意识,为受暴者提供相应的帮助,而不是用无知与冷漠把受暴者推到悬崖边,成为暴力的共犯。

(编辑:文子)